Java面试复习总结03
- 1、什么是SPI?
- 2、SPI和API有什么区别?
- 3、使用SPI机制的原因?
- 4、SPI机制的优缺点?
1、什么是SPI?
- SPI 即 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字面意思就是:“服务提供者的接口”,我的理解是:专门提供给服务提供者或者扩展框架功能的开发者去使用的一个接口。
- SPI 将服务接口和具体的服务实现分离开来,将服务调用方和服务实现者解耦,能够提升程序的扩展性、可维护性。修改或者替换服务实现并不需要修改调用方。
- 很多框架都使用了 Java 的 SPI 机制,比如:Spring 框架、数据库加载驱动、日志接口、以及 Dubbo 的扩展实现等等。
2、SPI和API有什么区别?
- 广义来说,它们都属于接口
一般模块之间都是通过接口进行通讯,那我们在服务调用方和服务实现方(也称服务提供者)之间引入一个“接口”。 - 简单来说,如果接口和实现都是由实现方(服务提供者)提供的,那就是API;
- 当接口是由调用方设计,然后实现方根据这个规则对接口进行实现,并提供服务,就是SPI。
3、使用SPI机制的原因?
- 解耦:SPI机制将接口定义与实现分离,使得框架和库可以独立于其实现进行开发和演化。
- 灵活性:允许在运行时动态加载和替换服务实现,而不需要修改代码。这对插件系统和扩展性要求高的应用程序特别有用。
- 模块化设计:SPI机制支持模块化设计,使得不同的模块可以提供不同的实现,满足不同的需求。
4、SPI机制的优缺点?
优点:
- 动态发现和加载:允许在运行时动态发现和加载服务实现,无需修改应用程序代码。
- 高扩展性:支持插件机制,方便第三方扩展和增强现有功能。
- 解耦合:降低接口定义和实现之间的耦合度,增强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缺点:
- 性能开销:动态加载服务实现可能带来性能开销,尤其是在服务实现较多时。
- 配置复杂性:需要在 META-INF/services 目录中进行配置,增加了部署和维护的复杂性。
- 调试困难:动态加载和发现机制可能使得调试变得更加复杂,因为服务实现的发现和加载是在运行时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