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日志文件的整体简介
- 2、一般、慢查询日志
- 1、一般查询日志
- 2、慢查询日志
- FILE格式
- TABLE格式
- 3、错误日志
- 4、二进制日志
- 5、日志维护
1、日志文件的整体简介
中继服务器的数据来源于集群中的主服务。每次做一些操作时,把操作保存到重做日志,这样崩溃时就可以从重做日志把之前的操作拿回来。
• 默认情况下,除 Windows 上的错误日志外,不启用任何日志,Linux下默认开启错误日志和二进制日志
• 在服务器运行期间可以控制一般查询和慢查询日志的禁用与开启,也可以更改日志文件名
• 一般查询日志和慢查询日志记录可以写入日志表、日志文件或两者同时写入
• 默认情况下,所有启用的日志将写人数据目录,可以通过刷新日志强制服务器关闭并重新打开日志文件
• 通过 FLUSH LOGS 语句刷新日志来强制服务器关闭并重新打开日志文件,也可以使用mysqladmin 的 flush-logs 或 refresh 参数,或mysqldump 的 --flush-logs 或 --master-data 选项
• 中继日志仅用于主从复制过程中的从服务器。
2、一般、慢查询日志
如果启用一般查询日志和慢查询日志,日志的输出方式可以指定为日志文件或 mysql 系统库中的 general_log 和 slow_log 表,也可以两者同时指定。log_output 系统变量指定日志输出的形式,但并不会真正的启用日志。 log_output 有三个值,分别是: TABLE (表)、 FILE (文件)、 NONE (不输出),可以同时指定多个值,并用逗
号隔开,未指定值时默认是 FILE ,如果列表中存在 NONE 则其他的不生效,即 NONE 的优先级最高。
通过设置 general_log 系统变量的值来控制一般查询日志的 开启 1 与 禁用 0 ,如果要为日志指定自定义的路径或文件名可以使用 general_log_file 系统变量。
通过设置 slow_query_log 系统变量的值来控制慢查询日志的 开启 1 与 禁用 0 ,如果要为日志指定自定义的路径或文件名可以使用 slow_query_log_file 系统变量。
两个log_file系统变量都需要绝对路径。
以选项文件中的配置为例:
[mysqld]
#日志写入表和文件
log_output=TABLE,FILE
#两个日志可以同时开, 可以只开一个
#开启一般查询日志
general_log=1
#指定自定义的文件名
general_log_file=/var/lib/mysql/general.log
#开启慢查询日志
slow_query_log=1
#指定自定义的文件名
slow_query_log_file=/var/lib/mysql/slow_query.log
如果没用_log_file系统变量来指定路径,那么默认路径在启动mysql后查看
show variables like 'general_log_file';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_file';
运行时修改:
SET [GLOBAL|SESSION] variable_name=value
可以修改日志的输出形式,输出到的文件。若只对当前会话禁用或启用一般查询日志记录,将 SESSION作用域的 sql_log_off 变量设置为 ON 或 OFF。
日志文件在mysql中就是一个表,可以通过 SQL 语句的条件查询过滤日志内容,,从而选择满足特定条件的日志记录。比如,某个客户端的日志;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就能用SQL语句查询表中的日志信息,这属于应用程序级别,无需用一个有相应权限的系统用户来登录服务器主机访问文件系统。
1、一般查询日志
一般查询日志记录客户端连接或断开连接的信息,也会记录从客户端接收的每个SQL语句。不过它很耗费服务器资源,所以默认为不开启。
默认日志文件名位host_name.log,用 general_log_file=file_name 修改。
记当客户端连接的日志行,使用 connection_type 来指示用于建立连接的协议。 TCP/IP 表示不使用SSL建立的TCP/IP连接、 SSL/TLS 表示使用SSL建立的TCP/IP连接、 Socket 表示Unix套接字文件连接、Named Pipe 表示Windows命名管道连接、 Shared Memory 表示Windows共享内存连接。
Mysqld按照接收到SQL语句的顺序将语句写入查询日志,这个顺序可能与语句执行的顺序不同。
SQL语句查询日志
select * from mysql.general_log\G
查询到的内容有一些就看不出来什么意思,用CAST()来转换一下。
SELECT DATE_FORMAT(event_time, '%Y-%m-%d %H:%i:%s') AS time, user_host, thread_id, server_id, command_type, CAST(argument AS CHAR) AS query
FROM mysql.general_log;
像这样,在查询DATE_FORMAT表时,把argument转换成char类型的。而select后的as和cast后的as都是重命名的意思。
除此之外,不启动mysql的情况下,查询Linux目录下的日志文件也行,通常在/var/lib/mysql下。
2、慢查询日志
慢查询日志由执行时间超过系统变量 long_query_time 指定的秒数的 SQL 语句组成,并且查询的行数要大于系统变量 min_examined_row_limit 指定值。被记录的慢查询需要进行优化,可以用 mysqldumpslow客户端程序对慢日志进行分析汇总。
获取初始锁的时间不计入执行时间,mysqld在执行完SQL语句并释放所有锁后才将符合条件的语句写入慢速查询日志,因此日志顺序可能与执行顺序不同。也就是说慢查询记录的时间是执行SQL语句并返回结果,释放锁的时间。
使用 --log-short-format 选项,以简要格式记录慢查询日志。
要记录管理语句,启用 log_slow_admin_statements 系统变量。管理语句包括 ALTER、TABLE 、 ANALYZE TABLE 、 CHECK TABLE 、 CREATE INDEX 、 DROP INDEX 、OPTIMIZE TABLE 和 REPAIR TABLE 。
要记录不使用索引的查询,启用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系统变量。当记录不使用索引的查询时,日志会快速增长,通过设置系统变量log_throttle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限制每分钟写入慢查询日志同类查询的数量,默认值是0,表示无限制。
通常设置启用或不启用就是1和0,或者ON和OFF,具体查看官方文档 MySQL 8.4。
修改可以在配置文件修改,也可以在mysql运行时修改,运行时修改就是:
SET [GLOBAL|SESSION] variable_name=value
当然全局还是会话也要看官方文档,变量有3种类型,全局,会话,全局及会话。
FILE格式
如果启用慢查询日志并将 FILE 作为输出目标,每条语句前面都用一行来表示日志的字段,该行以 # 字符开头并包含以下内容:
Query_time: SQL语句的执行时间,单位秒
Lock_time:获取锁的时间,单位秒
Rows_sent:发送到客户端的行数
Rows_examined:服务器扫描数据表中具体数据行的数量
就像这样
启用–log-slow-extra[={OFF|ON}]系统变量会让更多字段写入到FILE中,之后的博客再详细写。
TABLE格式
慢查询日志表的表结构:
SHOW CREATE TABLE mysql.slow_log;
query_time是查询总耗时,lock_time是争抢mysql级别的锁的时间,rows_sent是返回结果集中数据行的数量,rows_examined是服务器扫描数据表中具体数据行的数量,db是数据库名,两个insert是关于插入的记录,server_id是选项文件中配置的server-id,sql_text是具体执行的SQL语句。
建议使用日志文件的形式来记录慢查询日志。
3、错误日志
错误日志一般会记录mysqld 启动和关闭的次数、诊断消息,以及服务器运行期间发生的错误和警告;错误日志默认使用UTF-8 ( utf8mb3 )编码格式,并使用英语生成记录。
错误日志的输出位置是控制台或者指定文件。配置文件中mysqld部分用 --log-error 选项来指定默认错误日志目标,可以指定控制台或文件。
如果错误日志输出目标是控制台,则服务器将 log_error 系统变量设置为 stderr。否则,将以文件形式输入错误日志,并以 log_error 的值为文件名。
如果显式写出 --log-error 但没有指定具体文件,则默认路径是数据目录中host_name.err 的文件;可以通过指定绝对路径,来更改默认的日志位置
[mysqld]
log-error=/var/log/mysql/error_log.err # 自定义错误日志的路径
字段
time :件时间戳,精度为微秒;
msg :事件消息字符串;
prio :事件优先级,包括 System event(System是数据库系统)(0)、 Error event(必须处理)(1)、 Warning event(定期查看是否影响系统运行)(2)或 Note/information event - 通知 / 提示事件(3),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err_code :事件错误代码;
err_symbol :以字符串形式表示的事件错误符,例如 ‘ER_DUP_KEY’ ;
SQL_state :事件 SQLSTATE 值,与 err_symbol 对应,例如 ‘ER_DUP_KEY’ 对应的SQLSTATE为23000;
上面三个是MySQL内部维护的一套错误代码的定义
subsystem :事件发生的子系统。可能的值: InnoDB (InnoDB存储引擎)、 Repl (复制子系统)、 Server (其他)。
可选的错误日志字段:
OS_errno :操作系统错误号;
OS_errmsg :操作系统错误消息;
label :与值对应的 prio 描述 ;
user :客户端用户;
host :客户端主机;
thread :产生错误事件 的线程的 ID;
query_id :查询 ID。
错误日志示例:
每一行从左到右分别是时间,优先级,错误码,子系统,日志详情。
错误码的说明参考官方文档
Error Summary Tables
Global Error Message Reference
当mysqld程序在运行时发生的错误会写到文件中,还有一些情况发生在客户端执行错误的SQL语句时,会出现提示,但不会写入文件:访问了不存在的库和表、语句错误、权限问题。
如果使用FLUSH ERROR LOGS 、 FLUSH LOGS 语句或 mysqladmin flush-logs 命令刷新错误日志,服务器会将正在写入的任何错误日志文件关闭并重新打开。
如果要手动重命名错误日志文件,可以在重命名操作之后执行刷新操作,服务器会以原文件名生成一个新的错误日志文件。
mv host_name.err host_name.err-old # 重命名日志文件
mysqladmin flush-logs # 刷新操作
mv host_name.err-old backup-directory # 把重命名的日志文件移动到备份目录
4、二进制日志
数据库的读写操作全都在一个服务器上,当数据量增大时,单台服务器性能就会出现瓶颈 。一个很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可以让每个服务器降低一点配置,但一定要有足够数量的节点。集群中有一个主服务器,其它为从服务器,让每个服务器都只执行一种操作;可以让主服务器进行数据写入,从服务器负责查询等操作;但服务器之间也要同步数据,这时候就需要有二进制日志,每个服务器所有的操作都生成二进制日志,主服务器的二进制日志的副本放在一个中继服务器上,也就是复制品,从服务器从中继服务器那里读取中继日志,也就是主服的二进制日志的副本,然后再进行各种操作,执行中继日志中的所有修改记录。
⼆进制日志包含数据库更改的"事件",不会记录 SELECT 和 SHOW;二进制日志还包含每个语句更新数据时花费的时间信息,启动二进制日志,对服务器性能稍微有些影响;除了基于行的日志模式,它还包含可能进行更改数据的语句事件,例如 DELETE 操作没有匹配到查找到的行。
二进制日志的作用:
主从节点数据复制:从节点服务器读取主节点服务器上的二进制日志文件,并根据二进制日志中记录的事件在从节点上执行相同的操作,保证主从节点服务器上数据一致,实现数据复制功能。
数据恢复:从某个时间点恢复备份数据后,将重新执行备份时间点之后记录在二进制日志中的事件。这些事件使数据库从备份点更新到当前最新状态。
⼆进制日志的语句中如果涉及用户的密码,则由服务器进行加密,不会以纯文本形式出现。
查看二进制日志相关的系统变量:
show variables like '%bin%';
状态变量就是把variables换成status。
默认情况下启用二进制日志, log_bin 系统变量为 ON ;
禁用二进制日志,可以指定 --skip-log-bin 或 --disable-log-bin 选项。如果同时指定了 --log-bin 则后指定的选项优先;
选项 --log-bin[=base_name] 用于指定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基本名称,如果不指定 --log-bin 选项,默认基本名称为 binlog ,建议为二进制日志指定⼀个基本名;
二进制日志文件名是由基本名 + 数字扩展名组成的,服务器每次创建⼀个新的日志文件时,数字扩展名都会增加,从而保证有序的文件系列。当服务器已启动或重新启动、服务器刷新日志、当前日志文件的大小达到max_binlog_size(单个日志文件的最大字节数,最小值 4096 字节,最大值和默认值 1GB)时服务器会创建一个新的日志文件。二进制日志文件大小可能会超出 max_binlog_size 设定的值,因为二进制日志在记录事务
时,会完整的记录整个事务,不存在把一个事务拆分的情况,如果遇到一个大事务时,即使记录整个事务会超过日志大小限制,也会保证事务的完整性;
mysqld还会创建一个包含二进制日志文件名的日志索引文件,默认情况下,这与二进制日志文件具有相同的基本名称,扩展名为 .index . 可以使用选项 --log-bin-index[=file_name]修改索引文件名;
二进制日志文件和索引文件的默认位置是数据目录。可以使用 --log-bin[=file_name] 选项指定自定义路径, file_name 格式 = 绝对路径 + 基本名。 --log-bin 对应的系统变量是log_bin_basename ;
要区分官方文档的这四个变量:
MySQL 8.4
MySQL 5.7 中,启用二进制日志必须指定服务器 ID,对应 server_id 选项,否则服务器将无法启动。在MySQL 8.0 中, server_id 系统变量默认设置为 1,在集群环境中,每台MySQL服务器必须有唯一的 server_id。
可以用客户端工具mysqlbinlog来查看二进制日志
mysqlbinlog binlog.000001 > binlog.000001
前面是二进制日志名,后面是导出的日志文件名,不过导出的是加密的。
SQL语句查看
show binlog events in 'binlog.000001' from N limit S;
在mysql查到的内容中,Pos表示当前这条日志在文件中的起始偏移量;Event_type是查询日志事件类型;End_log_pos是当前日志在文件中的结束偏移量;Info后面是具体执行的操作。
二进制日志有几种日志格式:
基于语句的日志格式,最初MySQL 是基于 SQL 语句复制实现主从节点同步,通过指定选项 --binlog-format=STATEMENT 使用此格式 。执行了什么语句就完整地写进去。
基于行的日志格式(默认)中,主节点将事件写入二进制日志,表示各个表的行受到的影响,可以通过指定选项 --binlog-format=ROW 使用此格式 。像下面的:
update student set age = 18 where id = 10;
update student set age = 18 where id = 11;
update student set age = 18 where id = 12;
...
update student set age = 18 where id = 19;
update student set age = 18 where id = 20;
当使用MySQL内部的一些函数时,必须以行的格式记录日志。
混合日志记录格式,默认情况下使用基于语句的日志记录,如果MySQL认为基于语句的格式不能保证主从复制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时,会自动切换到基于行的日志格式,比如主节点在语句中用了UUID() 函数,那么日志文件中记录的是UUID生成的真实值而不是直接使用原始的SQL语句,使用混合日志格式中以指定选项 --binlog-format=MIXED。
设置二进制格式:
--binlog-format=[STATEMENT|ROW|MIXED]
5、日志维护
MySQL 服务器可以创建多种不同日志文件来帮助我们查看服务器的活动。但是必须定期清理这些文件,以免日志占用过多的磁盘空间。在启用日志的情况下,通常希望备份和删除旧的日志文件,并把日志写到新文件。
默认二进制日志的过期时间为30天,过期后将自动删除,要指定自定义过期时间,可以使用系统变量 binlog_expire_logs_seconds=N 单位为秒,在下一次启动服务器和刷新日志时删除过期日志文件。
强制使用新的日志文件可以手动刷新日志,当执行 FLUSH LOGS 语句或 mysqladmin flush-logs、mysqladmin refresh 、mysqldump --flush-logs、 mysqldump --master-data 命令时,会发生日志刷新。此外当二进制日志文件大小达到max_binlog_size 系统变量指定的值时,服务器会自动刷新二进制日志。
FLUSH BINARY LOGS # 刷新二进制日志
FLUSH ERROR LOGS # 刷新错误日志
FLUSH GENERAL LOGS # 刷新一般查询日志
FLUSH RELAY LOGS # 刷新中继日志
FLUSH SLOW LOGS # 刷新慢查询日志
刷新一般查询日志、慢查询日志或错误日志只是关闭并重新打开日志文件,如果要备份可以先重命名再执行刷新操作,一般查询日志、慢查询日志或错误日志文件名分别为:mysql.log 、mysql-slow.log 和 err.log。
要在运行时重命名一般、慢查询日志,要先禁用日志
SET GLOBAL general_log = 'OFF';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OFF';
然后在bash命令行中去mv重命名,最后恢复日志
SET GLOBAL general_log = 'ON';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ON';
这种方法各平台通用且不需要重启mysql服务器。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