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语言中我们想要动态管理内存空间,需要使用到malloc/calloc/realloc/free这些函数,在 C++中有新的管理方式,那就是new和delete。new和delete是C++新定义的操作符,专门用于管理堆上的内存空间。
new和delete在编译时,编译器会把这两个语句转换成两个call语句,去调用两个函数分别是operate new和operator delete,C++定义出这两个操作符不仅是为了方便操作,同时还实现了抛出异常的功能,通过查看源码我们可以知道起始operate new函数就是把malloc函数进行了一层包装,让他在申请空间的同时,能够初始化我们申请的这块空间,当new对象的类型是自定义类型时,还会调用它的构造函数,同时如果申请空间失败时,operate new函数还会抛出一个异常。同样的,简单来看operator delete函数也是对_free_dbg函数进行了一层封装,而在C语言中free时一个宏函数,它的原型也就是这个_free_dbg函数,operator delete函数在释放空间之前,如果释放的对象是一个自定义类型,那operator delete函数还会调用它的析构函数。
一般来说new和delete搭配使用,new[]和delete[]一起搭配使用。如果是使用new[]实例化多个多个对象,那么有几个对象就会调用几次构造函数,同样delete[]释放几个对象,就会调用几次析构函数。如果进行混合使用,在对象时内置类型对象时不会出错,当对象是自定义类型的对象时,运行就会报错。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A
{
public:A(int a = 0){_a = a;cout << "A()" << endl;}~A(){cout << "~A()" << endl;}
private:int _a;
};
int main()
{A* pa = new A[5];delete a;return 0;
}
这里会报错的原因和调用析构函数的次数没有关系,这里我们先明确一点,编译器在处理一次性new一个自定义类型数组对象的时候,会在这个数组的头部多开一部分空间,用来存储这个数组中共有几个对象,在new好对象以后,编译器会把第一个对象的地址,也就是这个数组的首元素地址返回给我们的指针也就是pa,但是这个pa并不是我们申请的这块内存的起始地址,我们申请的这个数组的内存空间是连续的,我们如果要释放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是不能从中间开始释放的,如果我们调用的是delete[],那delete[]会自动的把我们的指针调整回这块空间的起始位置,也就是我们存储对象个数的那个地址,这样在释放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
那为什么有的时候就不会报错呢?这个是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自定义析构函数,编译器会认为这个自定义类型中用到的类型都是内置类型,并且没有指向资源,所以在释放空间的时候就不需要调用构造函数,这个时候在new对象数组的时候,就不会在开头的位置多申请一块空间来保存数组中的对象个数。所以这个时候指针的位置就是我们申请的空间的起始位置,就不会出错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申请空间时多开的空间保存的个数是给delete[]使用。所以new和delete、new[]和delete[]最好不要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