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项目】基于嵌入式智能网控微嵌式远距操控平台(完整工程资料源码)

基于嵌入式智能网控微嵌式远距操控平台

目录:

前言:

一、项目前景调研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2.3 发展趋势

二、什么是嵌入式?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2.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2.3 嵌入式操作系统

三、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方案

3.2 系统指标要求

四、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4.1 电源系统设计

4.1.1 电源设计背景

4.1.2 电源管理措施

4.1.3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4.2 无线串口模块设计

4.2.1 无线串口设计背景

4.2.2 无线串口选型论证

4.2.3 无线串口电路设计

4.3 WiFi通信模块设计

4.3.1 WiFi通信设计背景

​​​​​​​​​​​​​​4.3.2 WiFi模块选型论证

​​​​​​​4.3.3 WiFi模块电路设计

4.4 ​​​​​​​单片机模块设计

4.4.1 ​​​​​​​单片机选型论证

4.4.2 单片机电路设计

4.4.3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测试

​​​​​​​4.5 传感器模块设计

4.6 家电控制电路设计

五、 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开发环境

5.2 软件模块详细设计

5.2.1 ​​​​​​​程序框架设计

​​​​​​​5.2.2 程序编写

​​​​​​​5.2.3 APP的显示与环境信息监测

5.2.4 电器的控制与报警

​​​​​​​5.2.5 通信连接

六、系统集成与测试

6.1 测试内容​​​​​​​

​​​​​​​6.1.1 电路连接

​​​​​​​6.1.2 温湿度测试

​​​​​​​6.1.3 光照度测试

​​​​​​​6.1.4 烟雾浓度测试

​​​​​​​​​​​​​​6.1.5 APP功能测试

​​​​​​​6.2 测试结果分析

详细资料总结:毕设&项目&课设&DIY设计-基于嵌入式智能网控微嵌式远距操控平台.zip(原理图+源代码+论文完整设计资料)_fbp项目资源-CSDN文库

原理图:

源代码:


前言: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降低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安全风险变得尤为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远程无线控制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远程操控策略,旨在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控制和实时的数据监测。文章首先概述了该系统的背景、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并强调了采用嵌入式技术构建该系统的优势。随后,文章详细描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整体的架构设计,涵盖了应用APP控制、主控制器中继以及子控制板采集等关键模块。系统采用STM32系列的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单元,利用晶振保证时钟的稳定性,并结合WiFi和无线串口模块等通信组件,确保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文章最后对系统进行了集成和测试,并展示了实验数据,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实验数据显示,该系统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高标准要求。

一、项目前景调研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设备控制的追求也日益增长。传统的有线控制器存在响应速度慢、操作不便、可靠性差以及运维成本高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现代设备的控制需求。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系统,通过无线信号远程监控,实现了对数据传输通道和设备的管理,有效管理数据流量和传输速率,并提供了远程控制和监测功能,为物联网系统带来了高效、实时的管理能力。

        该系统采用Linux操作系统,并结合多任务服务,但为了适应远程控制的实时性要求,需要进行实时化更新。物联网系统对控制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新型无线通信技术的引入使得远程控制和监测成为可能,无论是地理范围还是系统控制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有助于及时发现设备异常,保障系统安全稳定,并能及时切换数据线路,确保远程通信的连续性,同时准确向运维人员发出警报。

        在物联网系统中,设备复杂且运行环境严苛,需要智能、灵活、高效的管理手段。嵌入式技术是物联网系统智能化的重要技术,基于嵌入式的远程无线控制系统与其他智能设备可互通讯,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该系统的应用涵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物联网系统控制和管理,推广该技术将促进物联网系统控制技术的应用,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智能化是现代化工业的趋势,通过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系统,可以提升设备控制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增强系统安全性和监控效率,加快现代工业智能化进程。

        在生态环境监测、节能减排等领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如温湿度、烟雾浓度、光照强度等,提高监测精度和实时性,并实现对环境设备的智能控制,如液位、温度、照明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在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领域,该系统可实现对车辆、船舶、机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升运输和物流效率及安全性。例如,通过无线传感器和远程控制器,可实时监测车辆信息,预警违规行为和交通拥堵,并远程控制交通信号灯等设备,优化交通流量。

        在智能家居和智能城市建设中,该系统可实现对家电、照明、安防等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升家居智能化水平,提供更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还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如智能交通灯、垃圾处理、能源管理等,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嵌入式的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的研究在提高系统控制灵活性、增强系统安全性、降低运维成本、推动智能化发展、促进环境监测与节能减排、促进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以及促进智能家居和智能城市的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目的和意义。这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领域,为我们构建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国内现状

        近年来,中国在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与物联网(IoT)技术的快速发展和5G通信技术的迅速普及密不可分。这种技术进步使得各种设备和系统能够集成无线远程控制功能,并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现代农业等多个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

        在智能家居领域,国内领先的企业,如小米、华为、阿里巴巴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照明系统甚至安防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家居生活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无论是调节空调温度、控制灯光亮度,还是实时监控家庭安全,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触摸操作完成,这标志着智慧生活新时代的到来。

        以阿里巴巴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例,该公司结合了无线传感技术和云计算平台,为农民提供了实时监测和分析土壤湿度、温度等数据的服务,帮助进行科学农业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农田中部署了传感器网络,这些传感器可以埋在土壤中或安装在地面上,以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计算平台。这些数据包括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的实时测量值以及历史记录。数据传输需要确保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云计算平台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数据后,会进行存储和处理。数据存储通常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或对象存储服务,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分析和挖掘等步骤,目的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农民可以使用云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和趋势分析,了解农田的实时状况和历史变化。此外,农民还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决策支持,比如调整灌溉和施肥量,以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无线传感技术是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它允许传感器在没有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工作。这项技术的应用,如Wi-Fi、蓝牙、LoRa等,各有其在覆盖范围、能耗和传输速度上的特点,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选择最合适的技术。云计算平台为农民提供了巨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通过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农民可以轻松地访问和管理数据,无需携带大量设备。此外,云计算平台可以利用其分布式计算资源来加速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加快决策过程。

        在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过程中,应用了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农民从大量数据中识别模式和趋势,提供精确的决策支持。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土壤湿度和温度的未来变化,帮助农民做出更合理的农业安排。阿里巴巴的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是智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更智能、更高效的农业生产方法,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通过采用数字化的农业管理和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还能增强农民的科技素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图 1-1阿里巴巴农业布局图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无线远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对生产设备和流水线的监控、控制和维护变得更加高效,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设备管理的水平。中国正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技术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医疗设备领域,无线控制系统在无线遥控手术机器人和远程医疗诊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农业大棚和滴灌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此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远程无线控制系统在航拍、巡检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引领建筑行业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尤为突出。2018年,无人机在该领域的使用量惊人地增长了239%。无人机的引入为建筑行业的高端施工流程带来了革命性的简化,改变了行业的作业模式。

        在建筑项目的初期阶段,无人机充当空中侦察兵的角色,它们取代了传统的地面测量工具,从空中视角捕捉目标区域的图像,这对于地形复杂地区的精确测绘至关重要。这种高空作业方式不仅减少了人为误差,还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确保了数据采集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面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延期和错误问题,无人机以其智能化优势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它们能够高效地收集现场数据,实时反馈项目进度,迅速识别延迟环节,并及时通知团队调整策略。同时,无人机执行的精确测量任务和细节监控能够有效地发现潜在的建筑缺陷,弥补人工巡检的不足。

图 1-2无人机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1.2.2 国外发展现状

      在国际上,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的发展起步较早,技术也更为成熟。一些发达国家和区域,如美国、欧洲和日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例如,美国的科技巨头公司,包括谷歌和亚马逊,已经开发并推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现对照明、门窗以及家用电器等的远程操控。此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德国通过其"工业4.0"战略,广泛采用了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技术,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程。

图 1-3德国的“工业4.0”战略

        工业4.0的关键在于其背后的技术支撑体系,它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增强现实等尖端技术。这些技术的整合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德国作为工业4.0的领头羊,其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工厂展示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强大能力。这一系统通过实时分析生产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成本。其核心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线的灵活性,由机器人、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构成的精确网络确保了生产的快速响应和可追踪性。

        数字化双胞胎技术作为工业4.0的一项创新,为产品设计到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提供了虚拟的映射和实时反馈,极大地提高了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机制大幅提高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使企业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进行精确的调整。柔性制造系统的实施意味着生产线能够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显著提高了资源的灵活性和使用效率。

        在工业4.0的框架下,预测性维护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控设备状态,通过预防性措施减少了停机时间,确保了生产的连续性。此外,智能化的资源管理使能源消耗更加高效,减少了废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绿色制造的理念。

图 1-4自动化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转型在供应链管理中带来了显著的进步,它提升了从源头到终点的可视性和效率,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CAD软件和快速原型技术加快了创新步伐,而开放的创新平台则加强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激发了创新的可能性。工业4.0推动的定制化生产浪潮,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进一步结合,工业系统将变得更加自适应和能够进行自主决策。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有望加强供应链的透明度以及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人机协作和工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将成为新的关注点,这促进了产业之间更深入的协同和资源共享。尽管工业4.0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挑战等问题同样需要重视。这要求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以确保这一转型过程稳定且持续。在欧美地区,这类系统已经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系统使得机器人的远程操作和数据传输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进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对于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数据隐私保护的关注度更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措施也更为成熟。

        此外,在远程医疗、农业智能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国际上的应用也更为广泛。例如,以色列的数字卫生公司VITALERTER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远程监护解决方案,利用传感器和AI算法进行无接触或微接触式的生命体征和健康活动监控。该方案能够持续监测心率、腰围、血氧、呼吸率等指标,并根据患者的体位和床上活动情况发出跌倒警示,帮助护理人员预防跌倒、预测健康状况、脓毒症、心脏紧急情况以及血压问题。通过生物传感器,VITALERTER为老年人或病患提供了虚拟的护理助手服务,实现了全天候的监控,从而减轻了护理和医疗专业人士的负担。

图 1-5医疗检测模式图

        VITALERTER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能够识别并捕捉到早期的重要健康恶化迹象,从而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并降低了死亡率。根据提供的数据,引入VITALERTER后,意外跌倒的发生率减少了70%,压疮和脓毒症的发病率降低了78%,再入院率下降了50%,这不仅减少了医疗开支,也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该解决方案因其灵活性和尖端技术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认可。除了南极和北极之外,VITALERTER的业务已经遍布各大洲,包括以色列、德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多个国家。

        VITALERTER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先进的AI算法来实现主动监测,其SaaS模式也有助于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其硬件产品——生物百乐贴(Bio-Patch)——具有多种应用场景,可以轻松贴在患者背部或胸前,即使在移动中也能持续监测。该系统的核心技术是云端分析算法,它通过分析振动频率和光学信号,结合数据清洗和分类,获取与患者生命体征相关的信息,实现了不间断的监护。VITALERTER的安装过程简便快捷,只需三个步骤,大约10分钟即可完成。在澳大利亚的一家养老机构中,客户在线下单后,安装人员通过远程指导就能完成产品的安装。至今,该产品在该养老机构已稳定运行了两年。

        在新冠疫情期间,VITALERTER的无侵入性和无接触式远程监护功能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帮助护理团队远程监测住院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有效地限制了人员进入隔离区域。VITALERTER的先进技术和适应性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1.2.3 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迅猛进步,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系统正变得更加智能和互联。物联网技术扩大了嵌入式设备的连接范围和交互能力,使得大规模和分布式的远程无线控制系统得以实现,从而构建了一个更加智能和互联互通的世界。5G技术的高数据传输速度和低延迟特性,为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升了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实时性,使远程控制更加精确和可靠。

        跨领域的融合与创新正在成为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例如在医疗健康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扩展了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市场潜力。嵌入式无线控制系统正越来越重视跨平台兼容性和开源技术的运用,这有助于提高系统的通用性和扩展性,同时降低开发成本并促进技术革新。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集成正在成为该领域的关键驱动力,它们能够对系统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增强系统的自适应性和智能化。AI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能够自主学习并优化控制策略,从而提升远程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和适应能力。

        此外,随着远程控制系统的普及,安全性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未来的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系统将更加注重采用高级加密和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总的来说,基于嵌入式的远程无线控制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这一领域预计将迎来更加活跃和充满机遇的未来。
 

二、什么是嵌入式?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已经成为一种深度融合市场趋势与技术进步的综合性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要求技术上的精湛和创新的思维,更需要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在当今这个时代,嵌入式系统不仅是技术产物,更是市场需求的直接反映。因此,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必须紧密围绕市场脉搏,将市场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系统功能,确保每一项设计都能精确对接应用场景,满足用户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不再仅仅是技术实现的过程,而是一场结合了市场洞察力、创新能力和实用性思维的竞赛。开发者需要不断地与市场对话,捕捉最新的行业动态,将市场对智能控制、可靠性、效率等方面的期待融入到系统的每一个设计节点中。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理念,要求开发者不仅要关注系统的技术性能,还要注重系统的成本效益、用户体验和可维护性。

        总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已经成为一种市场驱动的创新实践,它要求开发者不仅要精通技术,还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感知力,以确保产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够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持续进化。

嵌入式系统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点:

高度定制化:嵌入式系统具有强烈的专业定向性,软件与硬件紧密绑定,硬件平台变更时软件需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环境。

精简内核设计:嵌入式系统内核体积小巧,如OSE系统内核仅5K大小,与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巨大体积形成鲜明对比。

实时性:嵌入式系统要求高实时性,确保系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关键任务处理。

严格的功能、可靠性和成本控制: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下,通过软件优化实现人性化界面、高效菜单和丰富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多任务操作系统与开发考量:采用多任务操作系统实现任务调度和资源管理,开发需考虑代码高效性、稳定性,并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和工具。

固件预置:关键软件固化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加快程序启动速度,增强系统稳定性。
 

2.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嵌入式系统由计算机系统部分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并进一步划分为硬件、中间件、软件和功能四个层级。在硬件层级,包含了微处理器单元(MCU)、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如SDRAM和ROM)、各种通用接口以及多种I/O接口,如A/D和D/A转换器以及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这些组件中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单元(EMPU),它集成了CPU的功能,执行系统指令,其紧凑的设计缩小了系统尺寸,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常见的嵌入式处理器有8051、ARM、MIPS、POWER  PC和386EX系列,它们以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和可靠性高而受到市场青睐。嵌入式处理器从单片机到微控制器再到系统级芯片(SoC)的发展,使其更加高效和专门化,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和节能特性。

        存储器在嵌入式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主存储器、缓存和辅助存储器。NAND  Flash虽然可靠性略低于NOR  Flash,但提供了更大的存储空间,而NOR  Flash则以其快速的读取速度、高耐久性和较小的容量在特定应用中极为重要。通用接口,如A/D转换器、D/A转换器、GPIO和串行接口,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应用能力和灵活性。

        中间件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负责硬件的初始化、配置和数据传输。这一层需要开发硬件驱动程序,进行系统初始化,并提供板级支持包(BSP),将驱动程序和初始化逻辑结合起来。系统初始化从顶层到底层进行,包括芯片级、板级和系统级的启动过程,确保硬件和软件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运行。嵌入式系统凭借其优化的硬件架构、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丰富的接口选项和稳定的中间件层,在工业控制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能力和推动技术发展的能力。

2-1嵌入式系统一般结构图

系统软件层由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构成: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图形用户界面(GUI)、文件系统、网络系统以及一系列通用组件模块。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石,也是开发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平台。其结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 模块化设计:软件具有良好的可拆卸性、开放性以及可扩展性。
  • 设备接口:提供丰富的设备驱动接口,以支持各种硬件设备。
  • 硬件兼容性:对硬件的适应性很强,能够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良好运行。
  • 实时性:具备较强的实时性,EOS(嵌入式操作系统)通常在多种设备的控制应用中表现出色。
  • 固化和灵活性:软件代码是固化的,但其文件管理系统具有灵活性,允许增减文件以达到不同的配置需求。

2.3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其卓越的灵活性和广泛的兼容性而著称,使得它们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处理器上无缝运行。这些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它们轻量级的内核设计,不仅体积紧凑,占用资源少,而且在执行任务和管理数据方面效率极高。随着不断的优化和模块化进步,嵌入式操作系统现在拥有了一个全面的功能库,包括文件和目录管理、多线程处理、网络支持以及图形用户界面,从而显著扩大了它们的应用领域和深度。在众多选项中,Linux、Windows  CE(简称WinCE)和VxWorks被视为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尤其是Linux,由于其成本效益高、开源且功能全面,成为了嵌入式开发的首选。经过定制化后,Linux系统可以缩小到仅有几个KB或MB的大小,非常适合资源受限的嵌入式应用。

        Linux内核采用的是单体式架构,这种设计使得系统响应迅速,因为内核作为一个整体运行,无需在不同模块之间进行外部调用,直接的内联交互机制大大提升了响应时间。但是,考虑到嵌入式系统通常内存和硬件资源有限,单体式内核并不总是最佳选择。因此,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更倾向于使用微内核架构,这种架构只保留了操作系统最基础的功能,如内存管理、任务调度和中断处理。这种简化策略减轻了系统的负担,提高了可定制性和效率,使其更适应嵌入式环境的独特需求。

        对于网络协议、设备驱动和文件系统等额外功能,嵌入式系统根据需要选择性地添加或删除,从而显著减小了内核的尺寸,这种设计让嵌入式开发者能够更轻松地进行移植和维护。尽管Linux作为一款广泛使用的通用操作系统,原本并不具备实时处理能力,但设计者已经采用了多种策略和技术来弥补这一不足,有效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因此,如果要在嵌入式环境中使用Linux,通常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实时性改造,以便构建一个既具有实时处理能力又适合嵌入式环境的系统。

三、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方案

如图 3-1所示为装置的总体框图。

3-1系统总体框图

        在整体架构图中,该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系统展现了一个结构清晰、功能分明的系统布局。系统核心由一台主控制板和两个辅助子控制板构成,辅以一个便于用户操作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互动的智能网络系统。这两块核心控制板均搭载了高性能的STM32F10C8T6微控制器,凭借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多样的外设接口和低能耗特性,确保了系统在复杂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率数据处理。

        主控制板和子控制板之间通过高效的无线串口通信模块实现了数据传输的桥梁,该模块不仅支持长距离、低延迟的数据交换,还确保了信息交流的稳定和安全,使得系统各部分能实时共享数据,协同运作。子控制板配备有传感器模块,能够精确采集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并通过继电器控制实现对环境设备的智能控制,如调节灯光和窗帘,以便根据环境变化即时作出反应,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

        主控制板在接收到子控制板发送的数据后,立即利用预设算法进行分析,判断数据是否超出预定阈值或满足特定条件。一旦发现异常,主控制板会迅速向子控制板发出指令,执行必要的纠正措施,并将关键信息通过APP同步给用户。用户通过APP不仅可以实时监控环境状况,还能自定义参数阈值,如设定理想的温湿度范围或光照强度,并通过APP直接向主控制器发送指令,实现对环境状态的个性化调整。

        此外,APP还充当了环境管理策略中心的角色,用户可以利用APP分析历史数据趋势,了解环境变化规律,制定更科学的改善方案。APP的界面设计简洁友好,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操作,这极大提升了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的参与感,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和用户满意度。综上所述,该嵌入式无线控制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环境参数的精确监测和智能调节,还通过APP的加入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和控制能力,为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农业自动化等领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充分展示了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3.2 系统指标要求

        本次设计的嵌入式远程无线控制系统,以其前瞻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实现技术,成功突破了传统控制系统的诸多限制,开创了智能化控制的新潮流。以下是对该系统核心亮点和创新点的重新阐述:

(1)  创新的云平台应用程序设计

        与传统的本地或局域网控制模式不同,本系统引入了一款集成云平台的APP,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这一设计使得用户能够跨越地理界限,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和控制系统,大大扩展了控制的便利性。APP界面友好,直观显示环境参数,并允许用户设定个性化的控制方案,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从而实现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2)  灵活且高效的无线架构

        传统的有线控制系统在安装和扩展上存在诸多不便,而本系统通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消除了物理线缆的束缚,大幅降低了安装和维护成本。这种无线化的设计使得系统安装更加简便,能够快速适应各种环境和规模,无论是新建设施还是对现有系统的升级改造,都能轻松实现,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广泛适用性。

(3)  高效的实时监控与智能集中控制

        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其实时的环境监测和高效的集中控制。通过高频数据采集,系统能够迅速响应环境变化,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和精确性。主控制板作为控制核心,协调子控制板的工作,形成一个高效的控制系统。这种集中控制方式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响应速度,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迅速调整环境设备,保持理想的居住或工作环境。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也使其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灵活配置,满足各种场景下的控制需求。

        总的来说,本系统通过集成云平台APP、无线架构和智能集中控制,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为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和智能的环境管理工具。

四、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4.1 电源系统设计

4.1.1 电源设计背景

        在项目设计的起始阶段,电源系统的规划和布局显得极为关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整体成功与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提供的电压恰好满足系统的具体需求,并且对系统的能耗进行全面评估,防止因电源承载能力不足导致系统运作不稳定的状况。同时,电源的设计方案必须包含滤波措施,以去除不必要的杂音,保证电力供应的纯净性。此外,还需妥善处理散热问题,确保电源和相关电路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样可以为系统的平稳运作打下坚实的保障。​​​​​​​

4.1.2 电源管理措施

        在当前市场上,电源性能的通常实现方式是使用干电池供电,这些干电池通常为单节1.5V,用户根据所需的电压,会使用3至4节干电池来提供电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电池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且更换简单。然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电池的续航能力有限,这可能导致功耗不够和系统工作不稳定,对于需要长期运行的系统来说,这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了直流电源,并结合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源管理芯片来确保电压的稳定性。由于系统的单片机需要5V直流电压,而采集模块和WiFi模块则需要3.3V直流电压,单一的电源供应无法满足这些不同的电压需求。因此,我们特别设计了两款电源管理芯片,一款用于提供5V电压,另一款用于提供3.3V电压。系统从9V直流电源供电,经过LM7805稳压芯片处理后,输出5V电压供应给单片机和其他板载组件,而3.3V电压则由RT9193-3.3V芯片提供,专门为采集模块供电。​​​​​​​

4.1.3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电源管理电路主要包括5V稳压输出电路,5V转3.3V稳压电路,电源滤波电路和电源输出指示电路。

4-1 5V输出电压管理电路

        如图4-1描绘,电压调节部分使用了LM7805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1,它的任务是将9V的输入电压(通过接口J1接入)转换成适合单片机使用的5V直流电压(通过VCC端口输出)。这一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向单片机提供一个稳定且可靠的电源。系统中的开关SW被设计为完全控制设备的整体电源的通断,而LED指示灯通过串联一个1千欧姆的限流电阻R1,不仅能够直观地指示系统的电源状态,同时也保证了LED在安全的电流水平下工作,避免因过载而损坏。

        LM7805因其宽泛的输入电压区间(7V至16V)和精确的输出电压(5.00V±0.05mV)而闻名,为单片机系统提供了出色的电压稳定性。此外,电路中还包括了一个电解电容器C0,其容量一般在220uF至680uF之间,它作为滤波器的主要元件,有效地抑制并移除了电源输入中的高频杂音,提升了电源的质量和系统的整体运行稳定性。

        如图4-2所示,系统通过RT9193-3.3V稳压芯片将5V电压转换为3.3V电压,为传感器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5V电压从VCC端输入,经过稳压芯片转换后,在VDD33端输出3.3V电压。滤波电容器C1用于滤波,而输出端的滤波电容C13和C14则分别用于去除高频和低频的干扰。此外,LDO电源芯片的启动电容是C12。

图 4-2 5V转3.3V电源管理电路

4.2 无线串口模块设计

4.2.1 无线串口设计背景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越来越多的设备迫切需要具备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的能力。传统的有线连接方式往往面临布线复杂、使用受限以及成本较高的挑战。鉴于此,开发无线串口通信模块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这些难题,从而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移动性。​​​​​​​

4.2.2 无线串口选型论证

        常见的无线串口模块工作频率主要包括170MHz、230MHz、315MHz、433MHz、490MHz、780MHz、868MHz、915MHz和2.4GHz等。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选择不同频率的模块可以帮助减少干扰。不同频率的模块在通信特性上有所差异,例如,与170MHz和868MHz、2.4GHz的模块相比,这些频率的模块在信号穿透和绕射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这得益于它们较长的波长。

        在中国,许多厂商生产的无线模块主要聚焦于315MHz、433MHz和2.4GHz这三个频率。每个频率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315MHz、433MHz和2.4GHz的无线模块在主要区别上源于它们的工作频率:315MHz对应315MHz模块,433MHz对应433MHz模块,而2.4GHz属于2.4GHz模块。在对比中,315MHz模块具有更长的波长和更大的天线尺寸,但这也意味着它的方向性和穿透能力不如433MHz模块。433MHz模块在传输距离、信号穿透和绕射能力上优于2.4GHz模块,且信号衰减较小,不易被障碍物阻挡。相比之下,2.4GHz模块的传输范围较短,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大,穿透和绕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物体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2.4GHz和433MHz频段在中国属于免许可的ISM频段,适用于工业、科学和医疗等领域,用户不需要向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许可证。

        系统采用的DL-22型无线串口模块能够将串口信号转换为2.4GHz无线信号,从而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无线串口通信。数据通过串口输入模块发送无线信号,接收端的模块再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通过串口输出。这样,模块之间的交互类似于直接的串口连接,为设备之间的互联提供了便利。

DL-22型无线串口模块的核心特性包括:

        实现点对点传输并带有确认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数据丢失率极低,仅为0.000006%。

        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串口数据发送。

        支持串口的双向同时接收和发送功能。

        最高传输速率可达每秒3300字节。

        工作电压范围为2.8V至3.5V,适应性强。

        通过单个按键即可进行模块配置,用户可以调整信道的设置以及波特率。

        按键还可以设置为支持多对多的通信模式。

        模块芯片功耗低,非常适合对电池续航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能够满足需要远距离控制的系统需求,一般可以实现约100米的无线传输。

4.2.3 无线串口电路设计

        无线通信收发模块进行初始化,分为五个步骤,设置模式、设置波特率、设置频道、设置主/从机和确认设置。模块的TX,RX分别与从机或者主机的RX,TX分别连接,VCC为5V,GND接地,其他引脚口拉高。

图 4-3无线串口模块电路图

4.3 ​​​​​​​WiFi通信模块设计

4.3.1 ​​​​​​​WiFi通信设计背景

        物联网,万物互联。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将所有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统一的终端连接起来,进行查看和控制。目前市场大部分采用的是WiFi、蓝牙连接App终端,技术非常成熟。但是从传输距离分析,蓝牙传输距离有限。因此,本系统采用WiFi模块用于终端连接。

​​​​​​​​​​​​​​4.3.2 WiFi模块选型论证

        在市场上,主流的WiFi模块选项包括cc3200、ESP866以及mt7681,它们各自在成本、特性和开发难易度上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ATK-ESP866是由知名厂商ALIENTEK精心打造的一款高性能UART-WiFi模块,专为简化无线通信设计。该模块通过标准的LVTTL串行接口无缝桥接MCU及其他串口设备,内置完整的TCP/IP协议栈,实现了从串口到WiFi的顺畅转换,极大地拓宽了数据传输的边界。

        ATK-ESP866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双LVTTL串口设计,兼容3.3V和5V电压等级,这意味着无论是低电压还是高电压的单片机系统,都能轻松与之对接,极大地提升了应用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该模块具备多种工作模式,涵盖了串口转WiFi客户端(STA)、串口转WiFi热点(AP),以及同时作为客户端和热点的复合模式,为用户快速部署串口至WiFi的数据传输方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用户仅需简单的物理连接,即便是最基本的串口设备也能即刻拥有通过WiFi网络进行数据交互的能力,大大促进了物联网应用的普及与发展。

​​​​​​​4.3.3 WiFi模块电路设计

        模块初始化,通过AT指令配置WiFi网络参数信息,建立WiFi网络的连接。除了GND为低电平,其他端口为低电平,串口与主控芯片进行通信,串口TXD与主控芯片RXD连接,串口RXD与主控芯片TXD连接。ESP8266内置的TCP/IP协议栈可以处理网络协议相关的任务,简化了主控芯片的网络编程工作,为设备提供了无线网络连接能力,使得设备能够远程传输数据。

图 4-4 WIFI模块电路图

4.4 ​​​​​​​单片机模块设计

4.4.1 ​​​​​​​单片机选型论证

        在构建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单片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市场上提供了从入门级8位到高端64位的多款单片机,价格也各不相同。在挑选单片机时,必须首先评估项目所需的性能和功能。即便系统设计相对简单,对性能的期望依然很高,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性能卓越的单片机。同时,成本控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鉴于32位单片机技术成熟且价格合理,它们成为了首选。

        在评估了编程、调试的便捷性、实用性、单片机的稳定性等因素后,我们决定采用STM32F103C8T6这款单片机。该单片机由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采用Cortex-M3核心,并以LQFP48封装形式出现。它适用于多种32位应用场景,具备高性能、实时处理能力、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同时具备低功耗和低电压工作的特性。STM32系列单片机提供了一套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开发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从小型设备到大型系统的各种产品中,成为了众多开发者和制造商的首选平台。​​​​​​​

4.4.2 单片机电路设计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路扮演着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角色,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如图4-5所示,该电路包含STM32F103C8T6单片机、晶振电路以及复位电路。

图 4-5最小系统电路

        STM32微控制器的功能丰富,48个引脚无法单独分配每个功能,因此一些引脚具有多种功能,这称为引脚复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引脚的主要功能是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但需注意的是:PA13、PA14、P15、PB3、PB4、PC14、PC15、PD0、PD1的默认功能并非GPIO,需在使用时启用AFIO时钟。​​​​​​​

4.4.3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测试

        完成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的设计后,第一步是确认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这需要通过检查晶振模块的功能来实现,具体操作是利用示波器观察晶振引脚的输出波形,以直观地确认晶振是否启动并生成了预期的振荡信号。晶振的稳定运行是确保最小系统能够基本运行的关键。

        接着,需要将预先编写的I/O控制程序加载到单片机中,以此进行初步测试。测试方案是编写一段程序来控制LED灯的开关,通过观察LED灯的亮灭来评估程序是否正确执行。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有助于迅速评估单片机对指令的执行能力。

        最后,必须验证复位电路是否能够在必要时将单片机稳定地重置到初始状态。通过手动触发复位,检查单片机是否能够在复位后按照预期重启,包括完成初始化设置并处于等待新指令的状态。这一步骤是为了全面评估最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5 传感器模块设计

        DHT11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集成了多种功能的创新产品,它利用了瑞士Sensirion公司开发的CMOSens技术。这款传感器在设计上实现了小型化,并将温度和湿度传感、信号处理、数字信号转换、串行数字通信接口以及数字校准等多项功能集成于一体,充分展现了智能传感器设计的先进性。用户可以通过DHT11同步监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直接获得数字化的测量数据,极大地简化了数据分析和应用过程。

        在当前工业应用中,微控制器与传感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通信距离和环境影响等问题经常导致数据传输出现错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采用软件级的错误校验策略变得极为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针对DHT11与微控制器之间串行通信的高效校验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循环冗余校验(CRC)技术,有效克服了传统校验方法在偶数错误识别上的不足以及高误判率的问题,实现了校验过程的快速、实用且成本效益高。

图 4-6温湿度采集电路

        DHT11传感器的内部构造复杂且紧凑,集成了包括湿度与温度感应元件、信号放大器、14位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E2PROM校准存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状态寄存器、专用的CRC校验寄存器、单总线通信接口、控制逻辑模块、自加热元件以及低压检测电路等多个关键部件。它利用内部的双传感器探头来分别采集湿度和温度数据,经过信号放大和ADC转换,再进行精确的校准和错误修正,以保证数据的精确度。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一个单一的总线接口,被安全且可靠地传输到微处理器。图4-6展示了温湿度采集系统的硬件架构。

        DHT11传感器的连接方式相对简单,按照原理图连接即可,将VCC端连接至电源,GND端连接至地线,中间的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IO口进行数据交换,而另一个引脚则无需连接任何外部元件,可以保持空置状态。​​​​​​​

4.6 家电控制电路设计

        这套电器控制系统采用了4路继电器控制方式,分别控制窗帘、制冷器、制热器和大门的开关。原理在于利用弱电操控强电,单片机负责控制继电器的通断状态,以实现对外部家电的控制。具体控制电路如图 4-7所示。

图 4-7家电控制电路图

        如图4-7所示,单片机的I/O口延伸出四个连接端口,这些端口被用来连接到继电器。当单片机输出的电平是低电平时,继电器将执行闭合动作,使得外接的开关连通,从而电器开始工作;相反,当单片机输出的电平是高电平时,继电器会断开电路,导致电器停止工作。为了便于用户操作和监控继电器的状态,外部设备通过灯光的变化来指示继电器的状态。具体来说,当相应的灯光亮起时,表示电器电源已经接通,电器正在运行;如果灯光熄灭,则表明电器电源已经断开,电器已经停止运行。

五、 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开发环境

图 5-1开发软件

5.2 软件模块详细设计

5.2.1 ​​​​​​​程序框架设计

        在当前的软件开发框架中,我们依赖VSCode和Keil工具进行程序开发。VSCode是一款轻便且开放源代码的文本编辑器,以其直观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特性而著称,并且支持大量的插件,这些插件可以根据开发者的个性化需求来增强编辑器的功能,例如自动完成、代码颜色突出显示和调试支持等,并且能够与多种嵌入式开发工具进行流畅的集成。VSCode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调试,包括但不限于JavaScript、TypeScript、Python和C++,使得开发者能够在编辑器内部轻松设置断点、监测变量状态和执行逐步调试。它还内置了Git等版本控制系统的集成,允许开发者直接在编辑器中进行代码版本管理。VSCode在Windows、Linux和macOS等多种操作系统上都能运行,保证了开发者能够在不同系统上获得一致的编程体验,从而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编程错误。

        对于嵌入式远程控制系统,其程序集成了无线串口通信、WIFI通信、环境数据采集、电器控制以及APP控制等多个模块。系统启动时,APP通过WIFI连接到主控板,接收并显示由主控板收集的环境数据,并通过设定的阈值来控制子控制板的电器。环境信息采集程序每隔10毫秒收集一次数据,并在APP上实时展示。子控制板通过无线串口模块与主控板通信,实时传输数据。子控制板还通过继电器模块来控制电器,实现对房间光照和温湿度的实时调节。

图 5-2程序框架流程图

​​​​​​​5.2.2 程序编写

        启动Visual  Studio  Code应用程序,设立一个全新的工程目录。在工程目录内,创建必要的源代码文件,并着手编写针对嵌入式无线控制系统的程序,同时保证代码的逻辑无误和功能的完整。编写完毕后,利用VS  Code内置的调试工具进行逐行审查,以排查可能的语法或逻辑错误。通过调试工具的辅助和查看输出信息,验证程序在执行时的准确性,确保程序在预定环境中能够顺利运行。

        在所有错误被排除之后,运用适当的工具链和编译器对代码进行编译,生成适合目标系统执行的二进制文件。这些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构成了工程文件。接下来,将编译得到的工程文件烧写到目标开发板上,以便在真实的硬件上进行测试和验证。要确保烧录过程顺利进行,并且开发板能够无误地执行程序。

​​​​​​​5.2.APP的显示与环境信息监测

        当控制系统接入电力供应后,程序开始初始化过程,系统随即进入网络配置阶段。此时,APP与WIFI模块建立连接,并在界面上展示采集到的数据。为了保持用户体验的流畅性和稳定性,系统内置了一套智能重连机制。如果初次连接未能成功,系统将自动尝试重新连接,直至连接成功。

        系统初始化完成并成功连接到WIFI后,用户界面将自动激活,开始实时显示由各个传感器收集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烟雾浓度和光照强度等。这些数据以数字形式呈现,使得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当前的环境状态,并在需要时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调整。

        程序的工作流程以图5-3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展示。

5-3程序流程图

        接入电源以后,LCD液晶显示器开始初始化。在源程序设计中,当液晶显示器开始初始化时,默认显示的是环境信息。如果遇到其他情况,将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操作,实时更新。​​​​​​​

5.2.4 电器的控制与报警

        在系统接通电源并启动后,程序执行初始化操作。由于初始的阈值尚未被设定,程序将采用预设的默认阈值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温度超过或低于这个阈值,相应的电器会自动启动,同时蜂鸣器发出警报。

        子控制板负责收集温度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主控制板,同时在子控制板上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温度值的不同,子控制板会采取不同的动作:如果温度低于设定的最小阈值,蜂鸣器会报警,继电器2会被激活,而继电器1保持关闭;如果温度高于最大阈值,蜂鸣器同样报警,但此时激活的是继电器1,而继电器2保持关闭;如果温度在最小和最大阈值之间,则不会触发报警,且两个继电器都保持关闭状态。温度控制的详细流程可以用图5-4所示的流程图来表示。

5-4温度控制流程图

        子控制板通过连接一台高精度湿度传感器,能够持续、准确地监测周围空气湿度的变化,并将这些实时测量的物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传感器收集到的湿度数据经过子控制板上的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的快速解析和量化,转换成对应的数字湿度读数。子控制板内的软件程序会参照预先设定的湿度标准来评估环境湿度状况,这些标准是依据具体应用场景设定的。

        当环境湿度低于预设的最低阈值时,系统不会发出警报,保持无干扰的监控状态,这是因为系统设计仅对高湿度情况作出反应,以避免不必要的警报。然而,如果湿度测量值超过了预设的最高阈值,表明环境湿度可能达到了不适宜或可能造成损害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子控制板会激活其内部的控制程序,向连接的蜂鸣器发送指令。蜂鸣器接收到指令后,会立即响起警报声,以迅速通知相关人员注意湿度过高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除湿措施,预防潮湿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湿度控制的详细步骤可以通过图5-5所示的流程图来查看。

图 5-5湿度报警流程图

        子控制板装备了高灵敏度的光照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准确捕捉并量化环境中的自然光和人工光源的亮度,并将这些亮度信息转化为电子设备能够处理的电信号,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传感器收集到的光照数据被传输至子控制板的微处理器,经过深入分析和处理,电信号被转换成具体的光照强度数值,即勒克斯(lux),这一数值为后续的判断过程提供了依据。

        系统设定了一个关键的光照强度阈值,即800勒克斯,作为评估光照是否适宜的标准。当子控制板测得的光照强度数值达到或超过800勒克斯时,说明环境光照已经足够,系统无需进行干预,继续保持常规监控,蜂鸣器保持沉默。但是,如果检测到的光照强度低于800勒克斯,这表明光照条件未能达到预定标准,可能带来不良后果。此时,子控制板会迅速作出反应,启动预先设定的报警系统。通过电子信号的快速传输,控制指令被发送至蜂鸣器,使其发出警报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开启额外的照明设备或调整遮阳装置,以确保迅速恢复到理想的光照水平。光照强度控制的详细信息可通过图5-6所示的流程图来了解。

图 5-6光照报警流程图

        子控制板上装配了高效率的烟雾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利用精密的光电技术或电离室技术,能够极其灵敏地检测空气中烟雾颗粒的微小变化,即使是极小的烟雾痕迹也不会遗漏,为采取安全措施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烟雾探测器收集到的浓度数据随后被送入子控制板的微处理器,经过复杂的算法处理和分析,转换成烟雾浓度的具体数值。系统内设定了一个关键的烟雾浓度界限值,作为判断环境是否安全的基准。

        当烟雾浓度低于这个界限值时,表明环境处于安全状态,子控制板将继续执行常规的监控任务,蜂鸣器保持安静。但是,如果子控制板发现烟雾浓度超过了这个预设的界限,系统会立即启动预警程序。随后,子控制板会立即向蜂鸣器发送报警指令,使蜂鸣器发出紧急的警报声,以此有效地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有关烟雾浓度控制的详细流程,可以通过图5-7所示的流程图进行查看。

图 5-7烟雾浓度控制流程图

​​​​​​​5.2.5 通信连接

        在系统电源开启之后,软件流程首先执行一系列的初始化步骤,这些步骤涉及对硬件组件的配置以及全局变量的初始化。随后,系统进入通信建立阶段,这一阶段涉及两个主要的连接任务:一是与移动应用程序(APP)的连接,二是与子控制模块的连接。

        在与APP的连接方面,软件将激活WIFI模块,并尝试与主控制板建立连接。如果首次尝试不成功,软件将自动重复尝试,直至连接成功。一旦连接建立,系统将进入数据交换模式,执行双向的数据传输,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与子控制模块的连接过程中,软件将启动无线串口模块,并尝试与每一个子控制模块建立连接。如果任何一次连接尝试失败,软件将继续尝试,直到所有子控制模块都成功连接。连接成功后,系统将确保与每个子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保持畅通,以便进行数据的传递和发送控制指令。详细的连接过程可以通过图5-8来查看。

图 5-8通信连接流程图

六、系统集成与测试

6.1 测试内容​​​​​​​

        嵌入式无线控制系统由一个主机和两个从机构成,从机进行采集信息、控制电器,主机负责显示采集的信息,此外APP可查看信息和控制电器。

​​​​​​​6.1.1 电路连接

        首先依据整体的仿真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在确保每条线路连接正确以后,打开电源开关。观察每个模块和单片机的工作指示灯是否正常,检查APP显示数据显示是否清楚和完整。

图 6-1电路连接图

        通过检查主控制板以及两个子控制板的指示灯,确认主控板和两个子控制板都在正常运作。随后,通过手机APP查看数据。

        子控制板1收集的数据显示:温度为22摄氏度,湿度为61%,烟雾浓度为1.6毫克每立方米,光照度为328勒克斯;子控制板2收集的数据则显示:温度为21摄氏度,湿度为60%,烟雾浓度为1.4毫克每立方米,光照度为304勒克斯。

        这些数据表明,各个模块都在良好状态下工作,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下收集到的数据存在差异。同时,这也证实了子控制板与主控制板之间的通信是正常的,电路和通信的连接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如图6-1和图6-2所示。

6-2APP显示状态 

6-3温湿度显示状态

​​​​​​​6.1.2 温湿度测试

        在系统启动电源后,我们检查了温湿度数据以验证其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观察结果显示,系统上电后便将温湿度数据传输到了APP的显示界面。目前,子控制板1报告的温度为24摄氏度,湿度为31%;而子控制板2报告的温度为23摄氏度,湿度为32%,如  图6-3所示。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并确认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正在正常运作,电路连接良好,且其功能表现正常。

​​​​​​​6.1.3 光照度测试

        首先,我们对光照强度进行了初次测量。为了模拟光照条件,我们使用手电筒等光源对容器进行了照射,然后进行了第二次的光照强度测量。在照明度增加的情况下,我们注意到光照强度的数据有所变化,以此检验光照采集电路的工作是否正常。

        此外,我们测试了系统在光照强度达到预设阈值上限时的反应。当光照强度达到设定的上限值时,系统是否能够自动关闭窗帘并开启照明。同样地,当用黑布遮挡光源,使照明变暗时,我们检查系统是否能够自动打开窗帘并关闭照明功能。

图 6-4手电筒未靠近

图 6-5子控制板1 光照控制测试

图 6-6子控制板2 光照控制测试

图 6-7光照信息显示状态

        实验结果显示,当手电筒没有接近子控制板1和子控制板2时,照明系统处于开启状态,窗帘处于关闭状态。然而,当手电筒接近子控制板1时,光照度从112勒克斯增加到1776勒克斯,导致灯光自动关闭,窗帘打开。类似地,当手电筒接近子控制板2时,光照度从188勒克斯增加到3208勒克斯,同样触发灯光关闭和窗帘打开。关闭手电筒后,光照度回降至之前水平,灯光重新开启,窗帘重新关闭。综合分析表明,光照检测模块运行良好,电路连接正确,各项功能均按预期正常工作。

​​​​​​​6.1.4 烟雾浓度测试

        初步收集了烟雾浓度的初始数据后,我们将监测系统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内。在容器内点燃磷等物质以制造烟雾,随后进行了第二次烟雾浓度的测量。随着容器内烟雾浓度的增加,烟雾浓度读数也随之变化,这有助于检查烟雾浓度检测电路是否运作正常。随着烟雾量的持续增加,一旦烟雾浓度达到预设的阈值,蜂鸣器随即启动报警,表明报警电路运作顺畅。当烟雾浓度降低至阈值以下时,蜂鸣器的报警也随之停止。

图 6-8子控制板1 烟雾报警测试

图 6-9子控制板2 烟雾报警测试

图 6-10烟雾浓度信息显示状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次记录的烟雾浓度数据如下:子控制板1的浓度为1.7毫克每立方米,子控制板2的浓度为4.5毫克每立方米。随后,我们使用打火机产生烟雾并将其引导至烟雾传感器附近,导致烟雾浓度上升。当烟雾浓度超过80毫克每立方米时,蜂鸣器启动报警。具体来看,子控制板1的烟雾浓度从1.7毫克每立方米上升到100.0毫克每立方米,子控制板2的浓度也从4.5毫克每立方米上升到100.0毫克每立方米,此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当移开打火机,烟雾浓度降至8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蜂鸣器随即停止报警。通过对这些测试结果的分析,我们确认烟雾传感器电路状态良好,信息收集准确,系统功能运行正常。

​​​​​​​​​​​​​​6.1.5 APP功能测试

        启动手机应用程序,检查当前的环境参数。调整不同环境区域的阈值设定。接着对温度、湿度和烟雾浓度进行测试,以确认这些功能的正常运作。

        如图6-11所示,该APP监测平台分为两个部分。左侧部分展示数据信息,通过人为改变环境条件,观察数据如何相应变化。右侧部分是阈值设置界面,在这里可以调整温度的高限和低限、湿度阈值以及烟雾浓度阈值。通过这些设置,可以实时控制系统的调节,监控继电器和警告灯的状态,从而观察系统功能的运行状况。

图 6-11终端显示数据

  1. 温度阈值测试

图 6-12温度低阈值测试25℃

图 6-13温度低阈值测试20℃

图 6-14温度低阈值设置

通过实验观察,当前子控制板1、子控制板2的温度是24℃。设置温度高阈值为30℃,温度低阈值为20℃,温度高于低阈值,蜂鸣器不报警。温度低阈值为25℃,子控制板2温度过低,开继电器2,关继电器1,如图 6-12所示。温度低阈值为29℃,温度小于阈值,子控制板1、2温度过低,开继电器2,关继电器1,如图 6-13所示。

图 6-15温度高阈值测试20℃

图 6-16温度高阈值测试24℃

        设定温度的高限为20摄氏度时,子控制板1和子控制板2的温度超过此阈值,因此继电器1被激活,而继电器2则被关闭,如图6-15所示。当温度高阈值调整为24摄氏度时,子控制板1的温度超过了这个高限,导致继电器2被激活,而继电器1和继电器2都被关闭;与此同时,子控制板2的温度低于高阈值,所以继电器1和继电器2均保持关闭状态,如图6-16所示。最后,当温度高阈值设定为30摄氏度时,子控制板1和子控制板2的温度都低于这个设定值,结果是继电器1和继电器2都被关闭,如图6-17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设置不同的阈值、温度值进行判断,做出相应的操作,功能运行正常。

图 6-17温度高阈值测试30℃

图 6-18温度高阈值设置

  1. 湿度阈值测试

通过实验观察,当前子控制板1的湿度是30%,子控制板2的湿度是32%。设置湿度阈值为35%,湿度小于阈值,蜂鸣器不报警;当阈值设为31%时,子控制板2报警;当阈值设为29%时,子控制板1,2都报警,功能运行正常,如图 6-19所示。

图 6-19 湿度阈值设置

  1. 烟雾阈值测试

图 6-20烟雾浓度阈值设置

        在实验中,我们注意到子控制板1的烟雾浓度为1.4毫克每立方米,而子控制板2的浓度为2.1毫克每立方米。当烟雾阈值为0毫克每立方米时,两个子控制板均触发报警。相反,当阈值设为30毫克每立方米时,两个子控制板均未发出警报。在模拟烟雾的情况下,当我们用打火机产生烟雾并将其靠近传感器,当浓度超过80毫克每立方米时,蜂鸣器即发出警报。例如,子控制板1的烟雾浓度从1.7毫克每立方米上升到100.0毫克每立方米,子控制板2的浓度从4毫克每立方米上升到100.0毫克每立方米时,蜂鸣器响起。一旦打火机移开,烟雾浓度降至8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蜂鸣器随即停止报警。这些结果表明,烟雾传感器的电路运作良好,数据采集准确,系统功能完全正常。

​​​​​​​6.2 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严格的测试流程,我们对系统中两个关键从机单元的功能进行了详尽的测试。这些测试不仅包括了通过APP界面对数据的直观监控,确保数据准确并及时更新,还涵盖了APP的集成测试,该APP作为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主要渠道,展示了其卓越的数据同步功能以及用户友好的设计。通过APP,用户可以无缝地获取所有从机的最新状态,这一功能显著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和操作便捷性。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对系统对预设阈值条件的响应进行了重点考察。这些阈值经过精心设计,用于触发一系列自动化的操作,例如在光线不足时自动开启照明,在检测到入侵时迅速启动报警系统,以及根据光线强度智能调节窗帘,以保持室内适宜的光照和隐私。所有这些功能都在模拟的实际场景中得到验证,显示出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高效和智能化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联动操作都执行迅速且准确无误,同时展现了系统在软件算法和硬件集成方面的精湛技术。通过分析测试数据,我们确认从机之间的通信延迟极低,数据传输无任何丢失,这得益于所采用的高效通信协议和稳定的网络结构。

        总体来看,本次系统测试不仅证实了设计目标的达成,涵盖了实时监控、智能控制、高效通信和用户界面友好等方面,而且也突显了系统在技术创新、稳定性、能源效率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卓越表现。这些成就为无线控制领域树立了新的标准,并为未来的市场推广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详细资料总结:毕设&项目&课设&DIY设计-基于嵌入式智能网控微嵌式远距操控平台.zip(原理图+源代码+论文完整设计资料)_fbp项目资源-CSDN文库

原理图:

源代码: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bicheng/4617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SpringBoot 整合 Prometheus 采集自定义指标》

📢 大家好,我是 【战神刘玉栋】,有10多年的研发经验,致力于前后端技术栈的知识沉淀和传播。 💗 🌻 近期刚转战 CSDN,会严格把控文章质量,绝不滥竽充数,如需交流&#xff…

基于与STM32的加湿器之旋转编码器驱动

1.简介 旋转编码器,也被称为轴编码器或脉冲编码器(SPC),是一种将旋转的机械位移量转换为电气信号的传感器,其信号可用于检测位置、速度等。 2.工作原理 旋转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电转换或磁电转换。以光电式旋转…

LivePortrait 数字人:开源的图生视频模型,本地部署和专业视频制作详细教程

看到上面面部表情动态图片,是不是感觉挺有有意思?它就是通过快手、中科大和复旦大学联合研发的图生视频开源大模型LivePortrait(灵动人像)生成的视频。通过LivePortrait大模型,我们只需要一张人脸正面图片和一段文字或…

单相整流-TI视频课笔记

目录 1、单相半波整流 1.1、单相半波----电容滤波---超轻负载 1.2、单相半波----电容滤波---轻负载 1.3、单相半波----电容滤波---重负载 2、全波整流 2.1、全波整流的仿真 2.2、半波与全波滤波的对比 3、全桥整流电路 3.1、全波和全桥整流对比 3.2、半波全波和全桥…

Oracle使用fetch first子句报错:ORA-00933 SQL命令未正确结束

问题背景 今天在统计终端厂商告警次数Top10的时候使用SQL查询使用到了fetch first子句,结果执行报错:ORA-00933 SQL命令未正确结束。 报错原因 Oracle数据库中,使用 FETCH FIRST 子句需要启用 Oracle 12c 及以上版本。如果在较低版本的 Or…

PyTorch是使用GPU和CPU优化的深度学习张量库——torchvision

torchvision datasets torchvision.datasets 包含了许多标准数据集的加载器。例如,CIFAR10 和 ImageFolder 是其中两个非常常用的类。 CIFAR10 CIFAR10 数据集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数据集,包含10类彩色图像,每类有6000张图像(5000张…

C++ 类和对象(上)

再C中,我们使用类定义自己的数据类型。通过定义新的类型来反映待解决的问题中的各种概念,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编写,调试和修改程序。 类定义格式 首先类的定义格式和结构体差不多,而结构体的那一套语法也可以在C中使用。class是定义…

oracle数据库的plsql免安装版安装

这个是连接oracle数据库的,注意安装不能有中文路径。以下只是示例。 1、打开D:\ruanjian\plsql\plsql\plsql,发送plsqldev.exe快捷方式到桌面。 2、新弹出的页面填写cancel,什么也不写。 3、将instanceclient解压,并复制文件路径。 修改tool…

[Python学习篇] Python搭建静态web服务器

Python内置的web静态服务器 Python内置的http.server模块可以快速启动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 在Python 3中,打开命令行或终端,在你想要作为静态服务器根目录的文件夹下,运行以下命令: python -m http.server 8000 这将会在…

纯vue+js实现数字0到增加到指定数字动画效果功能

关于数字增加动画效果网上基本上都是借助第三方插件实现的,就会导致有的项目安装插件总会出问题,所有最好使用原生vue+js实现,比较稳妥 纯vue+js实现数字0到增加到指定数字动画效果功能 vue+js 实现数字增加动画功能 效果图 其中,关于数字变化的间隔时间,延时效果都可…

澳门建筑插画:成都亚恒丰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澳门建筑插画:绘就东方之珠的斑斓画卷 在浩瀚的中华大地上,澳门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国海疆。这座城市,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典范,更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当画笔轻触纸面&a…

一个spring boot项目的启动过程分析

1、web.xml 定义入口类 <context-param><param-name>contextConfigLocation</param-name><param-value>com.baosight.ApplicationBoot</param-value> </context-param> 2、主入口类: ApplicationBoot,SpringBoot项目的mian函数 SpringBo…

(三)Redis持久化,你真的懂了吗?万字分析AOF和RDB的优劣 AOF的刷盘、重写策略 什么叫混合重写 MP-AOF方案是什么

引言 —— Redis基础概念 Redis概念&#xff1a;Redis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 是用 C 语言开发的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键值对&#xff08;key-value&#xff09;数据库。 为什么会出现Redis呢&#xff1f;它的到来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xff1f; Redis 是一个NOSQL类型…

操作系统真象还原:创建文件系统

14.2 创建文件系统 14.2.1 创建超级块、i结点、目录项 超级块 /** Author: Adward-DYX 1654783946qq.com* Date: 2024-05-07 10:18:02* LastEditors: Adward-DYX 1654783946qq.com* LastEditTime: 2024-05-07 11:24:50* FilePath: /OS/chapter14/14.2/fs/super_block.h* Des…

WPF学习(6) -- WPF命令和通知

一 、WPF命令 1.ICommand代码 创建一个文件夹和文件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using System.Windows.Input;namespace 学习.Command {public class MyCommand : ICommand{Acti…

CCSI: 数据无关类别增量学习的持续类特定印象| 文献速递-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数据分析与生存分析

Title 题目 CCSI: Continual Class-Specific Impression for data-free class incremental learning CCSI: 数据无关类别增量学习的持续类特定印象 01 文献速递介绍 当前用于医学影像分类任务的深度学习模型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性能。这些模型大多数需要在训练之前收集所有的…

中间件——Kafka

两个系统各自都有各自要去做的事&#xff0c;所以只能将消息放到一个中间平台&#xff08;中间件&#xff09; Kafka 分布式流媒体平台 程序发消息&#xff0c;程序接收消息 Producer&#xff1a;Producer即生产者&#xff0c;消息的产生者&#xff0c;是消息的入口。 Brok…

[Vulnhub] Sedna BuilderEngine-CMS+Kernel权限提升

信息收集 IP AddressOpening Ports192.168.8.104TCP:22, 53, 80, 110, 111, 139, 143, 445, 993, 995, 8080, 55679 $ nmap -p- 192.168.8.104 --min-rate 1000 -sC -sV PORT STATE SERVICE VERSION 22/tcp open ssh OpenSSH 6.6.1p1 Ubuntu 2ubuntu2 …

在RHEL9.4上启用SFTP服务

FTP存在的不足&#xff1a; 明文传输 FTP传输的数据&#xff08;包括用户名、密码和文件内容&#xff09;都是明文的&#xff0c;这意味着数据可以被网络上的任何人截获并读取。没有内置的加密机制&#xff0c;容易受到中间人攻击。 被动模式下的端口问题 FTP的被动模式需要…

读人工智能全传12人工智能导致的问题1

1. 人工智能会导致什么问题 1.1. 人工智能是一门通用技术&#xff1a;它的应用仅仅受限于我们的想象 1.1.1. 所有的技术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xff0c;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内都存在可能性 1.2. 所有的技术都可能被滥用 1.2.1. 我们的无名氏祖先率先用上了火&#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