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RDS的基本原理
- 主从备份和下读写分离
- RDS的使用
RDS的基本原理
- Amazon RDS(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将MySQL数据库移植到集群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了关系数据库的可扩展性问题。
- MySQL集群方式采用Share-Nothing架构。
- 每台数据库服务器都是完全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相连,不共享任何资源。
- RDS是一个具有较高可扩展性的架构,当数据库处理能力不足时,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数量来提高处理能力,同时多个服务器也增加数据库并发访问的能力。
- 表单主要根据业务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划分,对数据库的管理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划分不科学,则查询经常会跨表单和服务器,性能就会严重下降。
主从备份和下读写分离
- 集群MySQL通过主从备份和读副本技术提高可靠性和数据处理能力。
- Master A为主数据库,Master B为从数据库,组成主从备份。如果Master B检测到Master A瘫痪,则立刻接替Master A的位置,成为主服务器,并会重新创建一台从服务器。
- 在数据库升级时,先对从数据库进行升级,然后将从数据库转变为主数据库,再对新的从数据库进行升级,实现数据库的实时升级,这样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
- 为提高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集群MySQL设置了若干个读副本(Slave)**,读副本中的数据只能读,不能写,写操作只能由主数据库来完成
RDS的使用
- 从用户和开发者的角度来看,RDS和一个远程MySQL关系数据库一样。
- Amazon将RDS中的MySQL服务器实例称做DBInstance,通过基于Web的API进行创建和管理,其余的操作可以通过标准的MySQL通信协议完成。
- 创建DBInstance时需要定义可用的存储,存储范围为5GB到1024GB,RDS数据库中表最大可以达到1TB。
- 可以通过两种工具对RDS进行操作:命令行工具和兼容的MySQL客户端程序
- 命令行工具是Amazon提供的Javamazon网站下载。MySQL客户端是可以与MySQL服务器进行通信的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