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不知道一个方法多写很多行代码,既然有trick为何不用!你问我眼中为何常含泪水,因为我忘记方法忘的深沉。那么我决定出一期!刷题中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们!将会陆续补充,有补充欢迎评论区留言
目录
python
.join()
Counter
n.sort()
sorted(n)
set()
for i in range
enumerate()
C++
ord
python
.join()
join()是 Python 中的一个字符串方法,它用于将序列(如列表、元组、集合等,但集合需要首先转换为列表或其他有序序列,因为集合是无序的)中的元素以指定的字符连接生成一个新的字符串。
stack = ["home", "user", "documents"]
result = "/" + "/".join(stack)
print(result) # 输出: /home/user/documents
Counter
Counter
提供了一个快速简单的方式来统计哈希对象在集合中出现的次数。
1.通过传递一个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集合等)给 Counter
的构造函数来创建一个 Counter
对象,这个可迭代对象中的元素将会被计数:
cnt = Counter(['apple', 'banana', 'apple', 'orange', 'banana', 'grape']) print(cnt) # 输出: Counter({'apple': 2, 'banana': 2, 'orange': 1, 'grape': 1})
2.访问元素计数,你可以像访问字典一样访问 Counter
对象的元素及其计数:
print(cnt['apple']) # 输出: 2
print(cnt['banana']) # 输出: 2
print(cnt['pear']) # 如果 pear 不在 Counter 中,则返回 0
3.更新计数,可以使用 update()
方法来更新计数器中的计数。可以传递另一个可迭代对象或者另一个 Counter
对象:
cnt.update(['apple', 'pear', 'banana'])
print(cnt) # 输出: Counter({'apple': 3, 'banana': 3, 'orange': 1, 'grape': 1, 'pear': 1})
n.sort()
这是一个列表(list)的方法,它会直接对列表n进行原地(in-place)排序,即直接修改原列表,而不返回任何值(或者说返回None)。这意味着如果你尝试将n.sort()的返回值赋给另一个变量,你会得到一个None。
# 使用 n.sort()
my_list = [3, 1, 4, 1, 5, 9, 2]
my_list.sort() # 直接修改原列表
print(my_list) # 输出: [1, 1, 2, 3, 4, 5, 9] # 尝试获取 n.sort() 的返回值
result = my_list.sort()
print(result) # 输出: None
sorted(n)
这是一个内置函数,它可以对任何可迭代对象n进行排序,并返回一个新的列表,包含排序后的元素。原列表n不会被修改。
# 使用 sorted(n)
my_list = [3, 1, 4, 1, 5, 9, 2]
sorted_list = sorted(my_list) # 返回新的列表,原列表不变
print(sorted_list) # 输出: [1, 1, 2, 3, 4, 5, 9]
print(my_list) # 输出: [1, 1, 2, 3, 4, 5, 9],原列表未变 # 对元组进行排序
my_tuple = (3, 1, 4, 1, 5, 9, 2)
sorted_tuple = sorted(my_tuple) # 返回新的列表
print(sorted_tuple) # 输出: [1, 1, 2, 3, 4, 5, 9]
set()
可能这里出现set有人会觉得很奇怪,但是我觉得set有时候真的很好用!尤其是需要筛去多余元素的时候,因为set是专用来保存无序且不重复集合的。
定义:
- python中set是一种无序且不重复的元素集合。
Python 集合
会将所有元素放在一对大括号 {}
中,相邻元素之间用“,”分隔
occ = set() #创建一个空集合
non_empty_set = {1,2,3} #创建一个包含元素的非空集合
#注意,如果要创建空集合,只能使用 set() 函数实现。因为直接使用一对 {},Python 解释器会将其视为一个空字典。occ.add(1) #添加元素
occ.add(2)occ.remove(1) #删除元素
occ.discard(2)
#删除元素,与remove的区别是,若元素不存在,使用remove会引发KeyError,使用discard不会occ.pop() #随机删除集合中元素
occ.clear() #清空集合
occ.copy #复制集合
len(occ) #计算occ中元素个数#集合运算
set1 = {1,2,3}
set2 = {3,4,5}union_set = set1 | set2 #并集:{1,2,3,4,5}
intersection_set = set1&set2 #交集 {3}
different_set = set1 -set2 #差集 {1,2}
迭代方面:
for i in range
for i in range(n)用于正向迭代,从0到n-1。
for i in range(start, n)用于正向迭代,从start到n-1。
for i in range(n, -1, -1)用于逆向迭代,从n到0。
参数:<起点>, <终点>, <增量>
传入两个参数:省略增量。意味着增量是1
传入一个参数:省略起点和增量。意味着起点是0,增量是1
enumerate()
enumerate()函数常用于循环中获取(可迭代对象)元素和索引的对应关系,例如列表、元组或字符串,enumerate可以将其组成一个索引序列,利用它可以同时获得索引和值。
#1.基本用法:my_list = ['apple', 'banana', 'cherry']for index, value in enumerate(my_list):print(index, value)#这段代码会输出:0 apple1 banana2 cherry#2.指定起始索引my_list = ['apple', 'banana','cherry']for index, value in enumerate(my_list, start=1):print(index,value)#这段代码会输出:1 apple2 banana3 cherry
装饰器
最近发现装饰器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很高级!
允许你在不修改函数或类的源代码的情况下,为它们添加额外的功能或修改它们的行为。装饰器本质上是一个接受函数作为参数的可调用对象(通常是函数或类),并返回一个新函数。
def my_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print("Something is happening before the function is called.")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print("Something is happening after the function is called.")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my_decorator
def say_hello(name): print(f"Hello, {name}!") # 当你调用 say_hello 函数时,它实际上会调用 wrapper 函数,
# wrapper 函数在调用 say_hello 之前和之后都添加了一些额外的输出。
say_hello("Alice")
早期的结构化编程,几乎所有的方法都是“静态方法”,而直到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来临时,才被区分为了实例化方法和静态方法。而这样的区分,并不是单一从性能的角度进行考虑的,而是为了让开发更加模式化,面向对象化。
比如说人这个类,姓名、年龄等,这些属性就必须是实例化属性,而所属科目,比如灵长类,则一定是静态属性,因为这个属性并不依赖于某一个人。
(1)@classmethod
@classmethod 是一个 Python 的内置装饰器,用于定义类方法。类方法是属于类而不是实例的方法,可以通过类名或实例调用,与实例的状态无关。@classmethod 装饰的方法的第一个参数通常被命名为 cls,表示类本身。
使用方法:无需实例化,可以通过类名或实例调用
注意:
类方法内不可以直接调用实例方法,也不可以调用实例变量
类和实例都可以直接调用类方法。
class MyClass:@staticmethoddef static_method():print("This is a static method.")@classmethoddef class_method(cls):cls.static_method()print("This is a class method.")def instance_method(self):self.static_method()print("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通过类名调用静态方法
MyClass.static_method()
# 输出: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通过类方法调用静态方法
MyClass.class_method()
# 输出:
#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 This is a class method.# 创建类的实例
obj = MyClass()
# 通过实例调用静态方法
obj.static_method()
# 输出: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通过实例方法调用静态方法
obj.instance_method()
# 输出:
#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2)@staticmethod
@staticmethod
是一个 Python 的一个内置装饰器,用于定义静态方法。静态方法是类中的方法,与类的实例无关,也无法访问类的实例变量或其他实例方法。静态方法通过类名调用,而不是通过实例调用。
(3)@property、@setter装饰器基本用法
定义
@property装饰器是Python中一个特殊的装饰器,用于定义类的属性。它提供了一种简洁的方式来定义属性的访问方法,并且可以在需要时进行计算或验证。应用于类的实例方法,将其转换为类的属性。通过使用@property装饰器,可以将一个方法定义为只读属性,也可以定义一个可读写的属性,并且可以实现属性删除。
@setter装饰器用于定义一个属性的setter方法,用于修改属性的值。使用@setter时,我们需要在@property装饰的属性方法之后,紧跟一 个setter方法,并使用@属性名.setter来装饰该方法
@setter通常用于以下场景:
当一个属性的值需要计算得到,而不是直接存储在类的属性中时,我们可以使用@setter来提供一个修改属性值的接口。
当某个属性的值需要经过一些处理后再进行存储时,我们可以使用@setter来自动执行处理操作。
C++
ord
ord(s[i]) - ord('0'):
ord()的意思时求一个字符的Ascii码。
因为程序里如果x时用字符读入的,不能把他当作数字运算,要转化为数字。
比如说“0”的Ascii码为48,"1"到“9”的Ascii码分别为49到57,所以ord(‘0’)就是等于48的,
所以改为ord(x) - 48也是对的,通过上述表达式就可以把字符转化为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