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在 2021 年 2 月,尤大正式推出了 Vite 2.0 版本,可以说是 Vite 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此之后 Vite 的用户量发生了非常迅速的增长,很快达到了每周 100 万的 npm 下载量。同时,Vite 的社区也越来越活跃,目前已经形成非常庞大的社区生态(详情可见Github 地址),给整个前端领域带来了诸多的改变,如:
- Nuxt 3、SvelteKit、Astro、StoryBook 等在内的各大前端框架已经将 Vite 作为内置的构建方案。
- 基于 Vite 的测试工具 Vitest 诞生,成为替代 Jest 的新一代测试方案。
如今已经 2024 年 7 月,距离 v2 版本已经发布了 16 个月的时间,Vite 正式推出 5.x 版本
一、全新的 VitePress 文档
对于用户侧来说,谈到框架的更新,文档自然是最重要的部分。现在你可以直接
去 vitejs.dev 站点体验到 v3 版本的文档,目前文档同样是使用 VitePress 进行搭建。下面是一张截图:
不光是 Vite,也有 Vite 生态中其它的一些项目使用 VitePress 进行文档站点的搭建,比如 Vitest, vite-plugin-pwa 以及 VitePress 自身的文档,我也十分推荐大家使用 VitePress 作为自己的文档建站方案之一。如果你需要查看 Vite 3.0 的文章,也可以访问 v3.vitejs.dev
二、开发阶段的更新
1 )CLI 的更新
在执行 vite 命令启动项目时,终端的界面和之前会有所不同,而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 Vite 开发服务的端口和别的应用冲突,默认的端口号从之前的 3000 变成了 5173
2 ) 开箱即用的 WebSocket 连接策略
Vite 2 中有存在一个痛点,即在存在代理的情况下(比如 Web IDE)需要我们手动配置WebSocket 使 HMR 生效。目前 Vite 内置了一套更加完善的 WebSocket 连接策略,自动满足更多场景的 HMR 需求。
3 ) 服务冷启动性能提升
Vite 3.0 在服务冷启动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来最大程度提升项目启动的速度。首先我们来盘点一下 Vite 2.x 阶段服务冷启动的一些问题。从 Vite 2.0 到 2.9 版本之前,Vite 会在服务启动之前进行依赖预构建,也就是使用Esbuild 将项目中使用到的依赖扫描出来(Scan),然后分别进行一次打包(Optimize)
这样会造成两个问题:
- 依赖预构建会阻塞 Dev Server 启动,但其实不阻塞的情况下,Dev Server 也可以
正常启动。 - 当某些 Vite 插件手动注入了 import 语句,比如调用 babel-plugin-import 添加 import Button from ‘antd/lib/button’ ,就会导致 Vite 的二次预构建,因为 antd/lib/button 的引入代码由 Vite 插件注入,属于 Dev Server 运行时发现的依赖,冷启动阶段无法扫描到。
所谓的二次预构建包含两个步骤,一是需要将所有的依赖全量预构建,二是由于依赖更新,页面需要进行 reload,加载最新的依赖代码。这样会导致 Dev Server 性能明显下降,尤其是在新增依赖较多的场景下,很容易出现浏览器 卡住 的情况。因此二次预构建也是需要极力避免的。当时 vite-plugin-optimize-persist 就是为了解决二次预构建带来的问题,通过持久化的方式记录 Dev Server 运行时扫描到的依赖,从而让首次预构建便可以感知到,避免二次预构建的发生。
到了 2.9 版本,Vite 将预构建的逻辑做了一次整体的重构,最后的效果是下面这样的:
- Dev Server 启动后预构建(Optimize 阶段)在后台执行,也就是预构建不再阻塞Dev Server 的启动,只需要等待 Scan 阶段完成,不过通常这个阶段的开销非常小。
- 如果某些依赖是 Dev Server 运行时才发现的,那么 Vite 会尽可能地复用已有预构建产物,尽量不进行 page reload。具体实现大家可以去查看这个 PR
那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吗?其实并不是,在某些场景下,Vite 仍然不可避免地需要二次预构建。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A 和 B 都是项目的第三方依赖,它们也同时依赖 C。那么当 Vite 预构建 A 的时候,将会 A 和 C 一起进行打包。但 Vite 在运行时发现了依赖 B,而 A 和 B 需要共享 C 的代码,这样 C 的代码可能就会被抽离成一个公共的 chunk,因此之前 A 的预构建产物可能就发生变化了,那么此时 Vite 必须要强制刷新页面,让浏览器使用最新的预构建产物。这仍然是一个二次预构建(所有依赖再次打包 + page reload)的过程。总体而言,2.9 版本解决了预构建阻塞服务启动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二次预构建的问题。但在 Vite 3.0,二次预构建的问题也得到了根本的解决。那 Vite 3.0 是如何做到的呢?
核心的解决思路在于 延迟处理 ,即把预构建的行为延迟到页面加载的最后阶段进行,此时 Vite 已经编译完了所有的源文件 可以准确地记录下所有需要预构建的依赖(包括Vite 插件添加的一些依赖),然后统一进行预构建,将预构建的产物响应给给浏览器即可。
依赖预构建的代码在 Vite 中先后重构了多次,目前的版本实现比较复杂,后续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讨论实现细节。
因此,与 Vite 2.0 相比,Vite 3.0 在冷启动阶段所做的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 预构建不再阻塞 Dev Server 的启动,真正做到服务秒启动的效果;
- 从根本上防止二次预构建的发生。
4 )import.meta.glob 语法更新
Vite 3.0 中重写对 import.meta.glob 的实现进行了重写,支持了更加灵活的 glob 语法,增加了如下的一些特性:
- 多种模式匹配:
import.meta.glob(["./dir/*.js", "./another/*.js"]);
- 否定模式( ! ):
import.meta.glob(["./dir/*.js", "!**/bar.js"]);
- 命名导入,可以更好地做到 Tree Shaking:
import.meta.glob("./dir/*.js", { import: "setup" });
- 自定义 query 参数:
import.meta.glob("./dir/*.js", { query: { custom: "data" } });
- 指定 eager 模式,替换掉原来 import.meta.globEager :
import.meta.glob("./dir/*.js", { eager: true });
三、生产阶段的更新
1 ) SSR 产物默认使用 ESM 格式
在当下的社区生态中,众多 SSR 框架已经在使用 ESM 格式作为默认的产物格式。Vite 3.0 也积极拥抱社区,支持 SSR 构建默认打包出 ESM 格式的产物。
2 ) Relative Base 支持
Vite 3.0 正式支持 Relative Base(即配置 base: ‘’ ),主要用于构建时无法确定 base 地址的场景。
四、实验性功能
1 ) 更细粒度的 base 配置
在某些场景下,我们需要将不同的资源部署到不同的 CDN 上,比如将图片部署到单独的 CDN,和 JS/CSS 的部署服务区分开来。但 2.x 的版本仅支持统一的部署域名,即 base 配置。在 3.0 中,你可以通过 renderBuiltUrl 进行更细粒度的配置:
{experimental: {renderBuiltUrl: (filename: string, { hostType: 'js' | 'css' | 'html' }) => {if (hostType === 'js') {return { runtime: `window.__toCdnUrl(${JSON.stringify(filename)})` }} else {return 'https://cdn.domain.com/assets/' + filename}}}
}
具体文档见 vitejs.dev/guide/build…
2 ) Esbuild 预构建用于生产环境
这应该是 Vite 架构上非常大的一个改动: 将原来仅仅用于开发阶段的依赖预构建功能应用在生产环境 在 Vite 2 x 中 开发阶段使用 Esbuild 来打包依赖 而在生产环境使用
Rollup 进行打包,用 @rollupjs/plugin-commonjs 来处理 cjs 的依赖,这样做会导致依赖处理的不一致问题,造成一些生产构建中的 bug。
但 Vite 3.0 中支持通过配置将 Esbulid 预构建同时用于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仅添加 optimizeDeps.disabled: false 的配置即可。不过这个改动确实比较大,Vite 团队不打算将此作为 v3 的正式更新内容,而是一个实验性质的功能,不会默认开启。
顺便提一句,Rollup 发布 v3 的大版本,要知道,Rollup 2.0 发布至今已经过去很多年的时间了,无论是 Rollup 还是 Vite 来讲,这都是一次非常重大的变更。由于 Vite 的架构非常依赖 Rollup,在 Rollup 发布 v3 之后 对应着 Vite 跟随着发布的第 4 个 major 版本
Vite 4.0 相比于 Vite 3.0 的进步和更新
- 升级 Rollup:
- Vite 4.0 最大的变化是升级了 Rollup 到版本 3。由于 Vite 和 Rollup 同步了主要版本的发布,因此也停止了对旧版 Node.js 的支持,要求使用 Node 14.18+ 及以上版本。
- 构建工具变化:
- 弃用了 import.meta.globEager,推荐使用 import.meta.glob(‘*’, { eager: true }) 来代替。增加了对否定模式的支持,可以在 import.meta.glob 中使用 ! 前缀来忽略某些特定文件。
- 性能优化:
- 改进了代码分割和 tree-shaking,允许指定命名导入以改进 tree-shaking。增强了开发服务器性能,例如对冷启动和热模块替换速度的改进。
- 生态系统支持:
- 采用了由 Arnaud Barre 最初创建的基于 SWC 的 React 插件,提高了 React 项目的构建效率和热更新性能。
- 增加了对 Lightning CSS 的实验性支持,这是一个使用 Rust 编写的快速 CSS 编译工具,可以加快 CSS 的处理速度。
- 调试体验:
- 提升了 source map 的调试体验,与 Chrome Devtools 团队合作修复了一些长期存在的路径显示问题。
- 其他更新:
- 添加了 Solid 和 Qwik 模板到 create-vite 中。在安全性和配置上也有一些小改动,如要求在使用 HTTPS 时需要合法可用的证书。
Vite 5.0 相比于 Vite 4.0 的进步和更新
- 升级 Rollup:
- Vite 5.0 使用了 Rollup 4,这代表了构建性能的大幅提升。
- 开发体验优化:
- 实现了更快速的冷启动时间,利用 ES Module 的特性,使开发者能够更迅速地在浏览器中看到修改的效果。改进了热模块替换(HMR)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了开发效率。
- 框架支持:
- 增强了对 Vue 3 和 React 的支持,使得开发者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这些框架进行项目开发。
- 多页应用支持:
- 提供了对多页应用的支持,简化了多页应用的开发配置。
- 插件系统:
- 拥有一个灵活的插件系统,允许开发者通过插件扩展构建过程,使得项目的构建配置更加灵活可定制。
- 生态系统集成:
- 集成了 VuePress,这是一个基于 Vite 的静态网站生成器,用于快速构建文档和静态网站。
提供了全局命令行工具,使得创建、启动和构建项目更加方便。
- 集成了 VuePress,这是一个基于 Vite 的静态网站生成器,用于快速构建文档和静态网站。
- API 和工具更新:
- 正在弃用 CommonJS API,鼓励使用 ESM API,并与大多数相关项目合作推动这一转变。
五、仓库内部的变化
除了本身功能上的演进,Vite 的仓库本身也产生了不少的变化,从中我们也能了解到社区的一些动向:
- 不再支持 Nodejs 12,需要 Node.js 14.18+ 的版本。
- 单元测试和 E2E 测试从 Jest 完全迁移到 Vitest,一方面 Vitest 更快、体验更好,另一方面也能在 Vite 这样大型的仓库完善 Vitest 的生态,进一步提升 Vitest 稳定性。
- VitePress 文档部分也参与 CI 流程。
- 包管理器 pnpm 迁移至 v7。
- 不管是 Vite 本身的包还是 E2E 中测试的项目,都在 package.json 中声明 type: “module” ,即 Pure ESM 包,对外提供 ESM 格式的产物,将社区 Pure ESM 的趋势又推动了一步。
- 官方所有的 Vite 插件都采用 unbuild (新一代库构建工具) 进行构建, pluin-vuejsx 和 plugin-legacy 均迁移到了 TS 上。
- 包体积优化。3.0 进一步优化 Vite 本身的产物和 node_modules 体积,将 terser 和 node-forge 的依赖移除,让用户进行按需安装( node-forge 的功能是实现 https 证书生成,可用 @vitejs/plugin-basic-ssl 插件替代),效果如下:
不得不说在自身包体积的优化方面, Vite 还是做的很细致的,这也是很多库开发者忽视的一点,有时候加个插件就得安装动辄上百 MB 的依赖,导致项目的 node_modules 最后变得非常臃肿,此时不妨学习一下 Vite 是怎么优化自身体积的。
六、未来规划
首先在 Vite 3.0 发布之后会重点保证 3.0 的稳定性,解决目前的一系列 issue, 其次,Rollup 团队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发布新的 major 版本,Vite 将持续跟进,紧接着发布 v4 版本,并在 v4 版本中将目前的一些实践性功能稳定下来, Vite 4.0 和 Vite 5.0 相比于 Vite 3.0 在构建性能、生态系统支持、开发体验、框架兼容性以及插件系统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更新。这些更新不仅提升了开发者的开发效率,还增强了项目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