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W
来源|神州问学
一、引言
近两年互联网科技领域,大模型成为了各大企业竞相发布的热点话题。百度、腾讯、阿里和华为等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AI大模型,使得“大模型”这一概念迅速走入大众视野。大模型以其庞大的参数规模和强大的性能,展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前沿。然而,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讨论。
在过去的几年里,语言模型的参数规模从数亿增长到数千亿,甚至达到万亿级别。例如OpenAI的GPT-3拥有1750亿个参数,而GPT-4据称已经突破了万亿参数的大关。这种增长速度使得大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理解语言和逻辑推理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研究人员发现,当模型的参数规模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其性能会有质的飞跃,这被称为“涌现能力”。
尽管如此,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Sam Altman提醒业界,模型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不意味着性能的无限提升。他指出,参数规模的增加已经接近其有效极限,继续增加参数可能只是数字游戏,未必能带来实际性能的显著提升。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更大的模型反而可能导致计算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二、模型参数级别的定义
大语言模型(LLM)的大小通常通过其参数数量来衡量。参数在模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模型在处理任务时的表现。简而言之,参数是模型内部的权重和偏置,它们在模型训练过程中不断调整,以便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完成各种任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参数的作用:假设你是一名房地产经纪人,估算房屋的价格。最简单的模型可能只考虑房间的数量,并使用一个固定的价格乘以房间数量来估算总价。在这个模型中,固定价格就是一个参数。更复杂的模型可能会考虑更多的因素,如房间数量、建造年份、位置等,每一个因素都会有对应的参数。通过不断调整这些参数,模型可以更准确地估算房价。
在神经网络中,参数通常分布在各个层之间,每一层都有自己的权重和偏置。随着模型复杂度的增加,参数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例如GPT-3模型有1750亿个参数,而更先进的模型则可能拥有更高数量级的参数。
常见的参数数量单位包括百万(Million,简写为M)、十亿(Billion,简写为B)和万亿(Trillion,简写为T)。这些单位帮助我们量化和比较不同模型的规模。
早期的神经网络模型,参数数量在百万级别(M)。例如一些简单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可能只有几百万个参数。这些模型相对较小,但在特定任务上仍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效果。早期大模型的参数量例如BERT基础模型其参数级已经来到了约为1.1亿(110M),这时模型已经能够在许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表现出色,具备了不错的理解和生成能力。
随着模型的复杂度继续增加,参数数量迅速增长到十亿级别(B)。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模型参数级所在的规模。例如,LLaMa2-13B拥有130亿参数,GLM4-9B拥有90亿参数,Baichuan2-7B拥有70亿参数。这些十亿级参数模型在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任务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性能。它们能够处理复杂的上下文关系,生成更加自然和连贯的文本,广泛应用于机器翻译、文本生成和问答系统等领域。然而,与百万级参数模型相比,十亿级参数模型则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训练这些模型通常还需要分布式计算环境和高性能GPU,同时训练时间也显著增加。尽管如此,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分布式计算框架的进步,训练和部署这些大模型变得越来越可行。
十亿级参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广泛应用于搜索引擎、智能客服、内容生成等领域。例如,搜索引擎使用大模型来改进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和精确度,智能客服系统利用大模型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内容生成工具则可以自动撰写新闻、广告等文本内容。此外,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如何优化十亿级参数模型的训练方法和架构设计,以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和效率。例如,混合专家模型(Mixture of Experts, MoE)通过动态分配计算资源,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性能。模型压缩技术(如剪枝和量化)在减少模型计算资源需求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推动了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最先进的大语言模型的参数数量已经达到千亿级别(100B+)。例如,GPT-3拥有1750亿个参数(175B),而最新的一些模型如GPT-4则据称达到万亿级别的参数(1T)。这些超大规模的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时表现更为优越,能够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并进行复杂的推理和回答开放性问题。与之相应的是,千亿级参数模型需要更大量的计算资源。训练和运行这些模型需要使用数百到数千个高性能GPU,并且训练时间可能长达数月。此外,这些模型在推理阶段也需要大量的内存和计算能力,这限制了它们在资源受限环境中的应用。
尽管千亿级参数模型展现了强大的能力,但其巨大的计算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更高效的模型训练方法,如使用更少数据进行训练的自监督学习技术,以及在保持性能的同时降低模型参数数量的剪枝技术。此外,开发新的硬件架构以更高效地支持这些大规模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这些努力,未来的大模型有望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资源消耗,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这些单位和参数规模的区分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模型的规模,还反映了模型的计算需求和资源消耗。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和选择适合特定任务的模型,从而更有效地应用大模型的强大能力。
三 、参数数量与模型性能的关系
参数数量直接影响模型的语言理解能力和任务完成的精度。较多的参数使模型能够学习和捕捉到更多的语言特征和细微差别,从而提高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比如,GPT-3拥有1750亿个参数,显著提升了对复杂语言结构的理解能力,可以更好地生成连贯且有意义的文本。此外,更多的参数能够提高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精度,如机器翻译、文本摘要和问答系统等。这些任务通常需要对大量背景知识和上下文进行准确的解析,参数数量的增加帮助模型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然而,增加参数数量并不总是意味着性能的线性提升,而是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影响和挑战。参数数量的增加是否总是带来更好的性能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边际效益递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随着参数数量的不断增加,模型性能的提升逐渐趋缓,甚至在达到某个点之后,增加参数可能带来的改进微乎其微。一些研究表明,当参数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模型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提升并不显著,反而可能因为过度拟合而影响泛化能力。
其次,增加参数数量意味着更高的计算资源和成本需求。训练一个具有数百亿甚至数万亿参数的大模型需要高性能的GPU和存储空间等大量的计算资源。这不仅带来了高昂的硬件成本,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负担。此外,训练时间的延长和推理过程中的计算需求也使得大模型的应用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对于企业和研究机构来说,需要在模型性能和资源投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实现最佳的性价比。
此外,大模型的复杂性还可能带来其他一些问题。例如模型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降低,使得理解和诊断模型行为变得更加困难。这在某如医疗和金融领域应用场景下尤其重要。因为其决策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信任和使用效果。
总之,参数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模型的性能,尤其是在语言理解和任务完成的精度方面。然而,随着参数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益递减和计算资源的巨大需求使得这一问题变得复杂。未来的研究可能更多地关注如何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优化模型的效率和资源利用,以实现更实际和可持续的发展。
四、 当前已知的超大参数规模大模型的参数规模
这里的表格列出了一些当下超小参数到超大参数规模的大模型。虽然如GPT4等闭源大模型我们并未知道具体的参数规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其规模或许更加庞大。可见模型参数级的发展在未来仍是重要的环节,即使有边际效益递减的存在,模型的参数级却还没有到达所谓的极限。几个月前我们或许还定义如Phi-1.5B这类的模型为小模型,但现在看来或许7B,13B的模型现在也逐渐被归纳为小模型的行列。一年之后或许百亿级的模型也都将被称为是小模型。
五、未来展望
未来,参数规模的继续扩大将是大模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为现在的大模型能力仍距离我们理想中的人工智能有不小的差距,其逻辑理解,意图识别,生成能力仍有可见的提升空间。随着技术进步,研究人员将探索更大规模的模型以试图突破当前的性能瓶颈,特别是在多语言、跨领域和复杂逻辑推理任务上。然而,仅依靠参数规模的扩大并不可持续,效率和资源优化也将成为关键方向。优化模型结构和算法,提高计算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如Sparse Transformers和Efficient Transformers,正在逐步实现。此外,分布式训练和模型并行化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分布式计算资源,降低训练时间和成本。量化技术和剪枝算法也将减少存储和计算需求,提高效率。未来,大模型将通过规模扩大和效率优化并行发展,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实现更高的效率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