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通常被称为第一热电效应,是由托马斯·约翰·塞贝克(Thomas Johann Seebeck)在1821年发现的一种热电现象。这个效应描述了当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在它们的接点处有温度差时,会在这些材料之间产生电压差的现象。具体来说,当一个热端(高温端)和一个冷端(低温端)通过两种不同的导体连接时,就会在电路中产生电动势,进而形成电流。
塞贝克效应的原理基于两种材料的电子逸出功和有效电子密度的差异。在热端,较高温度会使得电子的能量分布更广泛,导致电子从能量较高的材料(通常是金属)向能量较低的材料(如另一种金属或半导体)扩散。这导致在冷端电子的积累和在热端电子的缺失,从而形成了电荷分离和电势差。
当存在温度梯度时,电子会从热端向冷端迁移,这是因为热端的电子具有更高的能量状态,它们能够克服势垒并移动到冷端。在冷端,电子堆积起来,而在热端则留下正电荷,这样就在材料的两端建立起一个电场。当这个电场的强度足够大以至于阻止进一步的电子迁移时,系统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电位差就是所谓的热电势。
利用塞贝克效应,人们可以制作热电偶(thermocouple),这是一种用于测量温度的装置。热电偶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线组成,这两条线在一点上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热端。另一端保持在恒定温度下作为参考点,称为冷端。当热端和冷端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在两金属间产生电压,这个电压可以通过外接仪表读取,从而计算出热端的温度。
除了测量温度之外,塞贝克效应还可以用于温差发电,即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热电发电机(TEG)使用塞贝克效应来捕获废热并将其转换为电力,这对于能源回收和分布式发电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塞贝克效应是热电领域的一个基础概念,它不仅对温度测量技术有深远影响,也是开发高效能源转换装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