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垃圾回收是一种自动内存管理技术:通过检测程序中不再使用的内存,并释放这些内存供其他对象使用。
应用程序中会使用到两种内存,分别为堆(Heap)和栈(Stack)。GC不负责回收栈内存,只负责回收堆内存。 函数执行完后,栈内存直接释放,不需要GC回收;堆是程序共享的内存,需要GC进行回收。
在Go语言中,垃圾回收器通过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来实现对内存的管理。
2. 实现细节
(1) 标记阶段: 垃圾回收器从根对象(具体见下面)开始,遍历所有可达对象,将其标记为活动的或被引用的。根对象包括全局变量、静态变量等。(具体见下面的三色标记法) 。
(2) 清除阶段:垃圾回收器遍历所有对象,将未被标记的对象(不可达对象)进行回收,其占用的内存空间标记为空闲状态。
(3) 压缩阶段:垃圾回收器对内存进行压缩,将所有空闲的内存空间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内存块,以便更高效地分配内存。
3. 根对象包括:
(1) 全局变量
:存在于程序整个生命周期的变量。
(2) 执行栈
:每个 goroutine 都包含自己的执行栈,执行栈上包含栈上的变量及指向堆内存区块的指针。
(3) 寄存器
:寄存器的值可能表示一个指针,指向堆内存区块。
4. 三色标记法(go1.5垃圾回收原理)
相比于1.3的标记法,1.5的三色标记法优势是无序STW(暂停程序),按以下步骤操作:
(1) 只要是该程序创建的对象,都标记为白色。
(2) 每次GC开始,从根对象开始遍历所有对象,把遍历到的对象从白色放到灰色集合。
(3) 遍历灰色集合,将灰色对象引用到的对象,从白色集合放到灰色集合;然后将此灰色对象放到黑色集合。
(4) 重复第(3)步直到灰色集合为空。
(5) 回收所有白色标记的对象(垃圾回收)
5. 屏障机制
在标记阶段过程中,应用程序可能会改变对象引用树,导致 三色不变式 规则被破坏。所以需要添加屏障机制,保证三色不变式有效,主要两个机制如下:
(1) 插入写屏障:在A对象引用B对象时,B对象被标记为灰色。
(2) 删除写屏障:被删除的对象如果为灰色或者白色,那么被标记为灰色
7. 垃圾回收的性能优化体现点
(1) 并行化:标记和清除阶段可以并行执行,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性能。
(2) 延迟清除:为了减少垃圾回收过程中的停顿时间,垃圾回收器采用延迟清除策略。即只有在内存压力较大时才进行清除操作,以避免频繁的垃圾回收。
(3) 懒惰标记:指只有在需要分配新对象时才进行标记操作。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标记工作,提高垃圾回收的性能。
(4) 内存压缩:通过内存压缩技术,可以减少内存碎片,提高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效率。
8. 总结
Go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是一种高效且可靠的内存管理方案。
通过采用标记-清除算法以及一系列性能优化策略,垃圾回收器能够自动管理内存,避免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等问题。
同时,Go语言的垃圾回收器还针对并发编程进行了优化,以减少对并发执行的影响。
参考文章:go垃圾回收机制(三色标记法)& 屏障机制_go三色标记法与读写屏障-CSDN博客
GO进阶(5) 垃圾回收机制-腾讯云开发者社区-腾讯云
百度安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