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 A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 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是( D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朱德 D、王稼祥
-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毛泽东思想做了科学概括和全面论述的是( C ) A、王稼祥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
- 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C )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 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A )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 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 C )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评价的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C ) A、《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新民主主义论》
- 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 A )
-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 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 开展对错误思想的斗争
-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是在( C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指( C )
A、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
B、进行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权
C、进行人民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C )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D )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 C、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 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A )
A、《反对本本主义》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联合政府》
-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B )
A、封建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 毛泽东说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 A ) A、认清国情 B、认清民情 C、认清历史 D、认清发展方向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 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的是( A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是( A ) A、封建势力 B、买办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B )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民族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 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是党的( C )。 A、五大 B、三大 C、二大 D、四大
-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变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C )
A、戊戍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政治条件是( D )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准确表述为( C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团体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各爱国阶层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的革命 C、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革命
- 1941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文化纲领是( D ) A、文艺为人民服务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D)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前途不同
C、革命动力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文献是( A )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 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是( B ) A、工人问题 B、农民问题 C、小资产阶级问题 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 A )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四大家族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的财产归人民所有
D、 没收一切私有财产归全民所有 -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核心是( A )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 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B )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C ) A、工人阶级 B、知识分子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 毛泽东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在( D ) A、1935年瓦窑堡会议 B、1947年10月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C、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 D、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C ) A、三民主义 B、社会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民粹主义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 C )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A )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政治协商制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 )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 D )
A、资本主义思想 B、新民民主主义思想
C、民粹主义思想 D、共产主义思想 -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C )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
- 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产阶级列为革命对象的文章是( D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论联合政府》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 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 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 B )
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 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 A ) A、党指挥抢 B、军民一致 C、民主建军 D、官兵一致
- 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 C )
A、 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B、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毛泽东提出在军事上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是( D )
A、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
B、实行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 C、宽待俘虏和瓦解敌军
D、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 ( B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农工民主党 D、中国民主联盟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D ) A、三民主义 B、爱国主义 C、马列主义 D、新三民主义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 B)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 -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A )
A、革命领导权问题 B、工农联盟问题
C、政策和策略问题 D、分清敌友问题 -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C )
A、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
C、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实行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 - 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 D )
A、左派 B、右派 C、中间派 D、顽固派 -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是( A ) A、党内合作 B、党外合作 C、建立联合战线 D、军队建设
- 中国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要是指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和各革命阶级的( B )
A、思想领导 B、政治领导
C、组织领导 D、军事领导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 ) A、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地方实力派 C、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 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是( A )
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是( C )
A、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B、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D、有理有利有节 - 与资产阶级联盟必须实行的政策是( A ) A、又联合又斗争 B、互谅互让 C、斗争政策 D、团结方针
-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 A )
A. 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
B. 无产阶级对于军队的领导
C.资产阶级对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领导
D.无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 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 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 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 B )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 延安整风运动以反对( C )为中心任务
A、官僚主义 B、宗派主义 C、主观主义 D、党八股
-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 )
A、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
B、确立党的领导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C、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
D、克服主观主义,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D ) A、密切联系群众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的处理党内矛盾方针是( A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批判从严,处理从宽 D、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全党的共识是在( D )
A、八七会议后 B、中共六大后
C、古田会议后 D、遵义会议后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D )
A、瓦窑堡会议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B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革命根据地建设 D、党的领导
- “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形式是( A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建立红军
- 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在( D )
A、中共四大 B、中共五大 C、中共六大 D、八七会议
-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A )
-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相当力量的正规军的存在
- 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 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D )
-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 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两大任务
-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 毛泽东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 A )
A、武装夺取政权 B、消灭反动的武装力量 C、组织人民军队 D、造就农村革命根据地
- 毛泽东提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是在( C ) A、十二月会议 B、晋绥干部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八届八中全会
- 毛泽东批评“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C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D )
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 B、以合法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
C、以城市为中心 D、以乡村为中心 -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的标志性文件( B )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D、《中国土地法大纲》
- 《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所做出的一个重大原则性修改是(C )A、把土地所有权改为归农民所有 B、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 C、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 D、提出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分配方法
- 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根据是( A ) A、中国在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 B、人民军队的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C、游击战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
D、中国的地理环境便于开展游击战,不适合大规模的阵地战
- 毛泽东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基本观点出自于他所写的( B )一文中。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 -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B ) A、发展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A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 乡村中一向战争奋斗的主要力量是( A )
A、贫农 B、雇农 C、中农 D、手工业者
- 毛泽东( D )一文,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 A )
A、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 D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联合政府》
D、《新民主主义论》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 B )
A、联合政府 B、三三制政权 C、共产党一党执政 D、国共合作政府
- 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改革是( A ) A、减租减息的政策 B、土地没收的政策 C、统一战线政策 D、消灭富农的政策
-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 A )
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B、宁冈县工农兵政府
C、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D、莲花县工农兵政府
- 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权力机构为( B)
A、国共合作 B、参议会 C、“三三制” D、宪政制
- 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口号的会议是( A)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七届二中会议 D、八七会议
- 标志着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著作是( D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 B)
A、工农联盟 B、人民代表大会 C、参事制 D、民主协商 - 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 B )
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 C、工农联盟 D、农民阶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期间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D)
A、中央人民政府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毛泽东在1949年建国前说,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这就是( A )A、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建立工农专政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立工农兵联合政府
- 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 A )
A、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B、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C、民主与协商的结合 D、专政与镇压的结合
- 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主体是( A ) A、人民 B、工人 C、农民 D、劳动者
- 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是( A ) A、民主集中制 B、党的一元化领导 C、多党合作制 D、民族区域自治
- 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C )
A、工农民主专政 B、工农民族资产阶级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 中国按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A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唯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 毛泽东提出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加强团结,共同发展 C、团结合作,同舟共济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策略方针是( A )
A、不要四面出击 B、全面反击
C、针锋相对 D、有理有利有节 -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B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C )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落后的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的矛盾
- 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A )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腐败、反官僚主义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 ) A、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阶级 D、改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
-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 A ) A、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 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D)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稳步前进
-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 A )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B、稳步前进的原则 C、说服教育的原则 D、依靠贫下中农兴办合作社的原则
-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 B)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 C、混合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B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 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B ) A、土地革命总路线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 B)政策。
A、统购包销 B、经销代销C、加工订货 D、委托加工
-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 C)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D)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 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C ) 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 A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A )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继续照苏联的经验办 C、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 D、吸收一切国家的经验
- 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 B ) A、国家的统一 B、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C、人民的团结 D、阶级斗争
-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是( B )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在野党 -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C )
A、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
B、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作者是( B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 D)的指导方针。 A、以工业为主导 B、以农业为基础 C、优先发展国防工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加强了我国的( C )
A、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B、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共产主义经济基础 -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 D)
A、民主制 B、集中制 C、集体领导制 D、民主集中制 - 新中国的基本政党制度( D )
A、一党制 B、两党制 C、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国务会议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席会议 -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 )
A. 非对抗性的 B. 对抗性的 C.可以转化的 D.相一致的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 ( D)
A、如何恢复国民经济 B、如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B、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
C、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 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中国共产党员是( A)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 - 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上主要采取的模式是( A ) A、苏联模式 B、东欧模式 C、美国模式 D、德国模式
- 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D)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融合 D、民族区域自治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 D)
A、重工业的发展问题 B、轻工业的发展问题
C、农业的发展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 1963年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 D )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 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 C ) A、邓子恢 B、刘少奇 C、陈云 D、毛泽东
- 毛泽东提出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 B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是( A ) A、立场、观点和方法 B、基本原则 C、基本路线 D、基本的方针政策
-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 A ) A、克服主观主义 B、克服骄傲自满情绪 C、克服宗派主义 D、克服官僚主义
- 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 ) A、思想政治工作 B、群众工作 C、军事工作 D、文化宣传工作
- 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是( C )
A、一切从原则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D、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 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做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 A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 毛泽东之所以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靠的是( A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 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C ) A、从群众中来 B、到群众中去 C、群众观点 D、群众工作
-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D )
A、思想路线 B、组织路线 C、军事路线 D、群众路线 -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C )
A、宗派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关门主义 -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 -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B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向外国学习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1.“一纲四目”的“一纲”是指( )
A.台湾必须回归祖国 B.香港必须回归祖国
C.澳门必须回归祖国 D.祖国必须实现统一
2.“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实行两种制度
C.实现两岸三通 D.放弃使用武力
3.“一国两制”的根本政治前提是( )
A.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D.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4.中国政府提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 )
A.台湾同胞的 B.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C.台湾当局的 D.台湾政党的
5.“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将和平共处原则用来处理( )
A.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B.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
C.国与国之间争端问题 D.历史遗留问题
6.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的方针是( )
A.力争和平统一,放弃使用武力
B.力争和平统一,拒绝使用武力
C.力争和平统一,承诺使用武力
D.力争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武力
7.“三通”是指( )
A.通商、通邮、通航 B.通商、通航、通讯
C.通邮、通航、通话 D.通邮、通关、通讯
8.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
A.《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告台湾同胞书》
9.党把“一国两制”内容写进党章,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0.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 )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
A.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
B.党的十七大报告
C.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D.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多选题
1.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
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完全自治权
D.独立的司法权 E.终审权
E.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五十年不变
2.“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关系是( )
A.长期共存 B.和平共处 C.相互支援
D.共同发展 E.相互排斥
3.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 )
A.主权必须收回 B.主权问题可以讨论
C.收回香港后,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过渡期内中英应采取合作的态度,避免香港发生大的波动
E.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4.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声明宣布(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英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国政府
C.中国政府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
D.保持香港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E.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完全独立的自治权
5.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 )
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直辖于中央政府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E.都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6.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C.一国两府
D.台湾独立 E.外国插手
7.属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基本方针是( )
A.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C.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彼此承认对方的地位
E.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8.根据“一国两制”构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并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 )
A.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B.主张国共两党直接进行对等谈判
C.欢迎和鼓动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经商
D.制定了《台湾伺胞投资保护法》
E.颁布《台湾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9.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其重大意义是( )
A.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C.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D.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E.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香港的终结
10.2003年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会议时,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谈了以下几点意见( )
A.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D.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
E.要对台湾承诺放弃武力
1 ~ 5.AAABA 6 ~10.DABCA
1.ABDE 2.ABCD 3.ACDE 4.ABCD
5.ABCD 6.ABCDE 7.ABE 8.ABC
9.ABCD 10.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