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的组成原理、相关技术和行业应用

人形机器人的部件和工作原理

人形机器人的部件通常包括机身、关节、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器等。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控制器根据预设的算法和程序生成动作指令,驱动器驱动关节运动,从而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动作。
人形机器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件组成:
伺服电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伺服电机作为执行元件,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在人形机器人中,伺服电机是驱动各个关节运动的核心部件,是实现多自由度运动的关键。
精密减速器:精密减速器是连接动力源和执行机构的中间机构,具有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人形机器人中,精密减速器主要用于提高驱动器的输出扭矩并降低转速,或者匹配电机参数以实现最优的动力传输。其中,主要包括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
谐波减速器:由波发生器、柔轮和刚轮组成。当波发生器被放入柔轮内圆时,柔轮产生弹性变形弯曲成椭圆状。由于柔轮外侧的刚轮比其多2个齿,导致柔轮长轴部分正好可以与刚轮的齿轮啮合,而短轴部分与刚轮的齿轮呈脱离状态。
RV减速器:由两个减速部构成。在第一减速部中,输入轴的旋转从输入齿轮传递到直齿轮,按齿数比进行减速;在第二减速部中,有一个曲柄轴与直齿轮相连接,在曲柄轴的偏心部分,通过滚动轴承安装RV齿轮,曲柄轴会带动RV减速机做偏心运动。
连杆机构:人形机器人的手臂和腿部通常由连杆机构组成。通过电机的旋转运动,可以驱动连杆机构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包括旋转型和直线型。

人形机器人在抓握和搬运中等重量物品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算法,包括感知与识别、抓取规划、运动控制、平衡配置和动作规划等。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包括精密减速机、交流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感知与运动的高维度控制。
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本质在于能够像人一样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感知和运动。这些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对实现这一功能至关重要。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精密减速机、交流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精密减速机起到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而伺服电机则负责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运动,每个关节的运动都依赖于伺服电机来驱动,从而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此外,机器人的硬件部分还包括主控板、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而软件则是控制机器人运动的程序。通过这些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机器人的精细控制和自主决策。
人形机器人依赖于先进的感知和运动控制技术来完成复杂的任务,如抓握和搬运物品。通过集成的传感器、精密的传动机构以及高级的控制算法,它们能够在执行任务的同时确保自身的稳定性,从而在多变的环境中灵活地工作。
在抓握和搬运中等重量物品时,人形机器人需要运用灵巧手技术和精确的传感反馈机制。
人形机器人在抓取和搬运中等重量的物品时,会涉及到多种运动控制和传控技术。例如,Atlas这类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已经掌握了包括抓握在内的多种技能。为了执行这些任务,机器人的手部通常配备有自适应抓握能力和非反向驱动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在不激活马达的情况下稳定地抓住和运输物体。同时,灵巧手的设计允许机器人识别和抓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其手指结构能够承载相应的负荷并保持适宜的弯曲度,以适应不同的抓握需求。
为避免摔倒,机器人必须重新运算平衡配置和规划动作。
当人形机器人执行抓握和搬运任务时,抓起的新物品会影响其自身平衡。因此,机器人的计算机系统需要实时地进行平衡配置的重新运算和动作规划,以确保在拾取、搬运和放下物件的过程中保持稳定,防止摔倒。这个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目标定位、姿态估计、抓取检测和运动规划等关键任务。通过对视觉信息的解析和环境感知,机器人能够确定物品的位置和最佳抓握点,然后利用其控制系统精确地指挥手臂和手指的动作。智能多模态交互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自主决策能力,使它们能够理解和执行复杂的任务。

抓握和搬运中等重量物品时的技术、原理和算法

当人形机器人需要抓握和搬运中等重量的物品时,它会面临如何保持自身平衡的挑战。这时,人形机器人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感知和识别:首先,机器人需要通过其传感器(如摄像头、触觉传感器等)来感知和识别要抓握的物品。这涉及到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技术。
抓取规划:根据物品的形状、大小和重量,机器人需要规划出如何抓握物品。这涉及到力学、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知识。
运动控制:在抓握和搬运物品的过程中,机器人需要实时调整其双臂的运动,以保持自身的平衡。这涉及到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理论等领域的知识。
平衡配置和动作规划:为了防止在搬运过程中摔倒,机器人需要重新计算其平衡配置,并规划出相应的动作。这涉及到优化算法、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感知与决策等领域的知识。

让人形机器人抓握和搬运可能影响自身平衡的中等重量物品时,需要复杂的运动控制和平衡调整,以防止摔倒。以下是双臂的运动控制和传控等方面的技术、原理和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传感器技术:通过各种传感器,如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实时监测机器人的状态和环境信息,为控制算法提供数据支持。
  • 动力学建模: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包括关节力矩、惯性、重力等因素,以准确预测机器人的运动状态。
  • 平衡控制算法:动态平衡控制(Dynamic Balance Control)根据传感器数据和动力学模型,计算出机器人保持平衡所需的力矩和动作,如调整关节角度、改变重心位置等。机器人通过内置的陀螺仪、加速度计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自身的姿态和运动状态,利用这些数据来调整身体的重心和支撑点,以保持平衡。包括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模糊逻辑控制器、神经网络等,用于处理传感器数据并生成相应的动作指令。
  • 运动规划算法:规划机器人的动作路径,使其能够平稳地抓取和搬运物品,同时避免与环境发生碰撞。
  • 双臂协调控制:双臂协调运动控制(Bilateral Coordination Control)确保机器人的双臂能够协同工作,实现抓取、搬运和释放物品等动作。机器人需要协调双臂的动作,以适应不同重量物品的抓取和搬运。这涉及到对双臂运动的速度、力量和轨迹进行精确控制。使用逆运动学(Inverse Kinematics)来解决双臂的运动路径规划问题,以及使用动态运动规划(Dynamic Motion Planning)算法来处理突发的外力变化。
  • 反馈控制:根据机器人的实际运动状态,实时调整控制参数,以提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 力矩控制(Torque Control):机器人的关节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力矩来支撑和移动重物。力矩控制确保关节电机可以施加正确的力量,同时避免过载。实施闭环力矩控制,通过实时监测关节电流和位置,调整电机输出,以实现精确的力量控制。
  • 全身运动规划(Whole-Body Motion Planning):在进行搬运时,机器人需要考虑整个身体的动作,包括腿部、躯干和双臂的运动,以保持平衡和稳定性。使用优化算法(如 quadratic programming)来求解全身运动规划问题,以最小化能量消耗和最大化稳定性。
  • 触觉反馈和力控制(Tactile Feedback and Force Control):
    • 工作原理:在抓握物体时,机器人需要通过触觉传感器来感知物体的形状、质地和重量,以及抓握的紧密度。
    • 关键算法: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触觉数据进行处理,以实现自适应的抓握力控制。
  1. 计算机视觉和物体识别(Computer Vision and Object Recognition):
    • 工作原理:机器人使用视觉系统来识别和定位要抓取的物体,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为抓握和搬运提供必要的信息。
    • 关键算法: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图像处理和物体识别。
  2. 实时运算和决策(Real-Time Computing and Decision Making):
    • 工作原理:机器人必须能够快速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实时做出决策来调整其动作。
    • 关键算法:采用并行处理和分布式计算技术,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决策效率。

这些技术、原理和算法的协同工作,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在不稳定的情况下保持平衡,并完成复杂的任务。人形机器人在进行抓握和搬运操作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感器、执行器和高级算法,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平衡保持和智能决策。

人形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各种复杂的任务。在抓握和搬运可能会影响其平衡的中等重量物品时,需要精确的运动控制和传动控制,以及实时的感知和决策。
人形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三部分。机械系统主要包括机身、关节和末端执行器等部件。控制系统负责根据任务需求控制机器人的动作,而感知系统则负责获取环境信息,帮助机器人进行决策。

在让机器人抓握和搬运可能会影响其平衡的中等重量物品时,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动态稳定问题。这就需要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地进行平衡配置和动作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双臂的运动控制和传动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运动控制方面,主要涉及到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和末端执行器的抓取动作。这需要通过控制算法精确地控制每个关节的角度和速度,以及末端执行器的开合程度。传动控制方面,则需要通过驱动器来提供足够的力量,同时保证不会因为发热量太大而被烧坏。

在控制算法方面,常用的有基于模型的控制(如PID控制)、无模型控制(如强化学习)等。其中,基于模型的控制需要事先知道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来设计控制器。而无模型控制则不需要事先知道模型,而是通过试错的方式来学习最优的控制策略。

在感知系统方面,机器人通常会使用诸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IMU)等传感器来获取环境信息和自身状态。然后,通过感知算法(如SLAM、滤波器等)来估计环境和自身的状态,辅助控制系统的决策。

智能人形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进行灾难救援、核电站维护、危险品处理等危险操作,进入危险环境执行任务并避免人身伤害。

一些高危高风险以及工作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岗位包括:

  1. 重工业生产:如钢铁、冶金等,可能面临高温、粉尘、噪音等危害。
  2. 化工行业:涉及化学物质,可能有中毒、腐蚀等风险。
  3. 矿山开采:存在瓦斯爆炸、坍塌等危险。
  4. 核工业:辐射风险。
  5. 消防救援:面临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
  6. 医疗急救:接触传染病患者,面临感染风险。
  7. 高空作业:如建筑工人、电力维修等。
    智能人形机器人在这些行业的岗位上有以下具体应用:
  8. 替代人类进入危险环境,进行监测、检测等工作,减少人员伤亡风险。
  9. 执行重复性、高强度任务,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10. 处理危险物质,避免人体直接接触。
  11. 在灾难救援中,协助搜索和救援工作。
  12. 进行远程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地下挖掘盾构工作也存在隧道坍塌的风险。在这种工作环境中,智能人形机器人可以有以下应用:

  1. 风险监测:实时监测隧道的状态,提前发现可能的坍塌迹象。

  2. 数据收集:收集地质、结构等数据,为工程决策提供支持。

  3. 应急救援:在坍塌发生后,协助进行救援工作。

  4. 设备维护:对盾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 环境评估:评估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为工人提供警示。

  6. 施工辅助:协助工人进行一些繁重或危险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7. 远程控制:让工人在安全的位置进行远程操作,降低风险。
    拆解和翻新蓄电池以及电动车用电池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智能人形机器人在这些工作中的应用包括:

  8. 提高安全性:避免工人直接接触电池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安全风险。

  9. 精准操作:可以进行精细的拆解和组装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10. 提高效率:不知疲倦地工作,加快工作进度。

  11. 数据记录: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数据,便于后续分析和改进。

  12. 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正常工作。

  13. 降低劳动强度:减轻工人的工作负担。

  14. 质量检测:对电池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标准。
    在拆解和翻新蓄电池以及电动车用电池的工作中,智能人形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进行以下环节的工作:

  15. 搬运与装卸:搬运电池组件,减少人力劳动。

  16. 拆解工作:精确拆解电池结构,提高效率。

  17. 检测与分析:对电池进行检测,提供数据支持。

  18. 清洁与清理:清理工作区域,保持环境整洁。

  19. 零件分类与整理:对拆解后的零件进行分类整理。

  20. 重复作业环节:执行重复且单调的任务。

  21. 危险操作:处理涉及危险物质或危险环境的工作。

  22.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数据,便于分析和改进。

智能人形机器人还可以代替人类进行灾难救援、核电站维护、危险品处理等危险操作,进入危险环境执行任务并避免人身伤害。
智能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多个行业中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1. 制造业:参与生产流程,如装配、搬运等。
  2. 医疗保健:提供辅助医疗服务、护理等。
  3. 教育领域:作为教学工具或辅助学生学习。
  4. 服务业:如酒店、餐厅等,提供客户服务。
  5. 零售业:协助顾客购物、库存管理等。
  6. 物流与仓储:货物搬运、分类和存储。
  7. 安防领域:巡逻、监控等工作。
  8. 金融行业:提供客户服务和咨询。
  9. 科研领域:执行一些危险或复杂的实验任务。
  10. 娱乐产业:表演、参与电影制作等。
  11. 家庭场景:提供家庭助手服务。
  12. 航空航天:在一些特殊环境中进行作业。

智能人形机器人已经在以下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

  1. 工业生产领域: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2. 物流领域:实现货物的搬运、分类和仓储管理。
  3. 医疗领域:辅助医疗手术、护理和康复等工作。
  4. 教育领域: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
  5. 客服领域:处理客户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的服务。
  6. 军事领域:执行侦察、排爆等危险任务。
  7. 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提供导览和讲解服务。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bicheng/1110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Google与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共同创造了一张人脑中一个极小部分的精细地图

每周跟踪AI热点新闻动向和震撼发展 想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吗?订阅我们的简报,深入解析最新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的趋势。与全球数同行一同,从行业内部的深度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受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成为AI领…

插件:Best HTTP

一、简介 WebSocket WebSocket使得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变得更加简单,允许服务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在WebSocket API中,浏览器和服务器只需要完成一次握手,两者之间就直接可以创建持久性的连接,并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SRC实战】无法支付的修改金额支付漏洞

挖个洞先 https://mp.weixin.qq.com/s/F4f8R4uKN0Q9BnTmjDMleg “ 以下漏洞均为实验靶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01 — 漏洞证明 一、企业用户,标准商品 “ 支付订单需要公对公银行卡转账,如何绕过?” 1、点击任意…

bert 的MLM框架任务-梯度累积

参考:BEHRT/task/MLM.ipynb at ca0163faf5ec09e5b31b064b20085f6608c2b6d1 deepmedicine/BEHRT GitHub class BertConfig(Bert.modeling.BertConfig):def __init__(self, config):super(BertConfig, self).__init__(vocab_size_or_config_json_fileconfig.get(vo…

java入门-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面向对象三大特性 封装 什么是封装 封装 是将代码及其处理的数据绑定在一起的一种编程机制,该机制保证了程序和数据都不受外部干扰且不被误用。 封装的作用 访问控制符 方法传参-值传递 传参类型是基本类型 程序案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

C++笔记(体系结构与内核分析)

1.OOP面向对象编程 vs. GP泛型编程 OOP将data和method放在一起,目的是通过封装、继承、多态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GP将data和method分开,可以将任何容器与任何算法结合使用,只要容器满足塞饭所需的迭代器类型 2.算法与仿函数的区别 …

Flutter 中的 Column 小部件:全面指南

Flutter 中的 Column 小部件:全面指南 在 Flutter 中,Column 是一个垂直布局的小部件,用于将子控件沿着垂直轴排列。Column 与 Row 相对,Row 是水平布局,而 Column 则是垂直布局。它非常适合用来创建列式布局&#xf…

AJAX前端与后端交互技术知识点以及案例

Promise promise对象用于表示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完成(或失败)及其结果值 好处: 逻辑更清晰了解axios函数内部运作机制成功和失败状态,可以关联对应处理程序能解决回调函数地狱问题 /*** 目标:使用Promise管理异步任…

Linux-02

Linux常用命令: ls: 列出目录touch: 创建文件 touch test.txt echo:往文件写内容echo "i love linux" >>test.txtcd:切换目录pwd:显示目前的目录mkdir:创建一个新的目录 mkdir dai:创建目录dai mkdir -p test1/t…

基于springboot的物业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pringboot的物业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本文针对社区物业服务管理现状,采用B/S系统架构并选择MySQL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数据存储系统,设计并实现一个以Spring Boot为后端框架、Vue为前端框架的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平台。与传统的物业服务管理方式相比,该系统取代了传统…

印象笔记使用技巧

印象笔记(Evernote)是一款广泛使用的笔记应用,它帮助用户整理个人信息、文件和备忘录。以下是一些提高在印象笔记中效率的使用技巧: ### 1. 使用标签和笔记本组织笔记 - **建立笔记本**:为不同的项目或类别创建笔记本…

2024-Docker常用命令大全

Docker是一个流行的开源容器化平台,它允许开发人员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到可移植的容器中,并可以轻松地发布到任何Linux机器上。以下是Docker的一些常用命令总结: 一、帮助与启动类命令 启动Docker:sudo systemctl start do…

如何查看打包后的jar包启动方法main方法

背景 有时候我们在引用一个jar包的时候,想查看一个jar包的结构,这时候查看启动类就比较重要,因为一些关键配置是在启动类上的,这里教大家如何查看这个启动类(springboot项目) 步骤 首先打开jar包预览结构,可以使用解压缩工具直接双击打开或者预览结构 打开路径 META-INF/MA…

springfox.documentation.spi.DocumentationType没有OAS_30(从swagger2转到swagger3出现的问题)

直接开讲: 查看源码根本没有OAS_30的类型选择 右键package的springfox找到maven下载的包,打开到资源管理器 可以看到项目优先使用2版本的jar包,但是OAS_30只在3版本中才有,意思就是让项目优先使用以下图片中的3.0.0jar包 解决办法…

[AutoSar]BSW_Diagnostic_004 ReadDataByIdentifier(0x22)的配置和实现

目录 关键词平台说明背景一、配置DcmDspDataInfos二、配置DcmDspDatas三、创建DcmDspDidInfos四、创建DcmDspDids五、总览六、创建一个ASWC七、mapping DCM port八、打开davinci developer,创建runnabl九、生成代码 关键词 嵌入式、C语言、autosar、OS、BSW、UDS、…

系统和功能测试:确保软件的功能和易用性

目录 概述 功能测试 LOSED 模型 用例的设计 等价类划分 边界值分析 循环结构测试的综合方法 因果图 决策表 功能图 正交实验设计 易用性测试 内部易用性测试 外部易用性测试 功能性测试 正向功能性测试 负向功能性测试 功能性测试工具 结语 概述 在软件开发…

课堂练习——路由策略

需求:将1.1.1.0/24网段重发布到网络中,不允许出现次优路径,实现全网可达。 在R1上重发布1.1.1.0/24网段,但是需要过滤192.168.12.0/24和192.168.13.0/24在R2和R3上执行双向重发布 因为R1引入的域外路由信息的优先级为150&#xff…

8.微服务项目结合SpringSecurity项目结构

项目结构 acl_parent:创建父工程用来管理依赖版本 common service_base&#xff1a;工具类 spring_security: Spring Security相关配置 infrastructure api_gateway: 网关 service service_acl: 实现权限管理功能代码 acl_parent的pom.xml <?xml version"1.0" …

Go 之 interface接口理解

go语言并没有面向对象的相关概念&#xff0c;go语言提到的接口和java、c等语言提到的接口不同&#xff0c;它不会显示的说明实现了接口&#xff0c;没有继承、子类、implements关键词。go语言通过隐性的方式实现了接口功能&#xff0c;相对比较灵活。 interface是go语言的一大…

系统和非功能性测试:全面提升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目录 非功能性测试的需求 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和性能测试的概念 负载测试 压力测试 性能测试 负载测试 性能测试 压力测试 性能测试工具 兼容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 容错性测试 可靠性测试 结语 在软件开发中&#xff0c;系统测试和非功能性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关键环…